【正确答案】(1)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经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发展更加完备,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606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是科举考试制度确立的标志,此后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直到清末1905年才废除。它依据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为寒门庶人的政治仕途开辟了一条捷径,同样,它对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校的培养目标等都产生了重大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2)科举制度对古代封建制度的积极影响有以下几点: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首先,中央政府掌握选士大权,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其次,官吏经考试选拔,提高官吏文化修养,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再者,士子通过科举获得参政机会,能扩大统治基础;最后,利用科举制统一思想,笼络人心,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
②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首先,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其次,促进人们思想统一于儒学,结束思想混乱的局面;再者,刺激学校教育发展,利于教育的普及;最后,种类繁多的考试科目扭转人们重文轻武、重经学轻科学的现象。
③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第一,重视人的知识才能,而非门第;第二,考核策问与诗赋利于检验人的能力;第三,我国文官考试制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的。
(3)科举制度对古代封建制度的消极影响有以下几点:
①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了学校教育;学校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科举制的附庸。
②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首先,评分时主观随意因素会影响评分客观性;其次,考官受贿和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再者,诱骗知识分子为功名利禄而学习,大部分考生将终生时间浪费在科场上。
③科举制束缚思想,败坏学风。首先,它导致学校形成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气;其次,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使他们重权威轻创新、重经书轻科学、重书本轻实践、重记忆轻思考,有了独立性弱、依赖性强的性格特征;而且,形成功利色彩的畸形读书观、学习观。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这些思想长期阴魂不散。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