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学生伤害老师的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热议。2013年9月14日,江西抚州临川区某重点中学某老师被异地求学的高三学生雷某杀害。案发前,雷某课间玩手机时被该班主任强行收走,并要求雷某通知其家长来学校。第二天,雷某进入该老师办公室将其割喉致死。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雷某潜逃至上海浦东后向警方自首,雷某告诉民警,他跟该老师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就是适应不了该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
另据报道,2016年4月15日晚,安徽蒙城县某初中发生5名男学生群殴英语老师的事件。现场视频显示,当晚,蒙城县某中学英语老师马老师给九(1)班寄宿学生上辅导课时,因收发试卷不当与学生戴某发生冲突,进而引发该班学生戴某和其他四名同学对该老师拳打脚踢进行群殴。期间,无一学生上前劝阻,且有不少学生围观起哄。4月21日,涉事的5名学生向马老师当面承认错误并赔礼道歉,马老师也进行了自我检讨并向学生道歉,双方互相谅解。
请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问答题
66.请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分析案例中学生群殴、杀害教师的原因。
【正确答案】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的青少年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分化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对外会表现出攻击行为等。上述伤害事件的发生与中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密不可分。
【答案解析】
问答题
67.请依据班级管理理论,针对蒙城事件,提出避免类似事情发生的对策。
【正确答案】①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方式不同,显示了教师的不同个性,决定教学管理活动的水平和质量。蒙城事件中马老师的领导方式偏向强硬专断型,这种领导方式下的学生易激怒,不愿合作。马老师因收发试卷行为不当,与学生产生了冲突,最终导致了群殴事件的发生。当教师与学生产生冲突时,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而不能过于专断。
②案例中的事件属于来自班级内部的突发事件而引发的危机。首先,教师应了解情况,掌握分寸。在发生试卷收发问题后,马老师应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其次,教师应控制感情,冷静沉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化解突发的矛盾冲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最后,因势利导,重在教育。面对危机,教师不仅要解决具体矛盾,还要使大多数学生总结教训,受到教育。
【答案解析】
问答题
68.请依据教育学理论,分析影响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①教师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应热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理解和宽容学生,理解学生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给他们反思和纠正不良行为的机会。教师的领导方式。案例中 教师的领导方式偏向专制型,教师教学责任心强,但不讲求方式方法,易与学生发生冲突。
教师的智慧。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因素之一。马老师应提高自身的教育机智。
教师的人格因素。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②学生方面:
学生对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案例中的教师在处理课堂问题时偏向专断粗暴、简单随意而引起了学生的反感、憎恶和对抗,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致使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③环境方面: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和课堂组织环境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