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10+5P
解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
解得均衡数量:Q
e=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几何图形如图1所示。
[*]
图1 供求平衡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解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需求函数Q
d=60-5P
解得均衡数量:Q
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几何图形如图2所示。
[*]
图2 需求变化
(3)据题意可知新的供给函数为,Q
s=-5+5P,将其与原需求函数Q
d=5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可得
50-5P=-5+5P
解得:均衡价格P
e=5.5,均衡数量Q
e=22.5,几何图形如图3所示。
[*]
图3 供给变化
(4)①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
s=-10+5P和需求函数Q
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为P
e=6,且当P
e=6时,有Q
d=Q
s=Q
e=20;同时,均衡数量为Q
e=20,且当Q
e=20时,有P
d=P
s=P
e=6。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
e=6和Q
e=20。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2和(3)及其图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
i(i=1,2)都得到了体现。
②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2中,由均衡点E
1变动到均衡点E
2,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E
1和E
2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
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
类似地,利用(3)及其图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地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