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态,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述:
(1)超额剩余价值是特殊形态的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因此,无论是相对剩余价值还是超额剩余价值,二者均在劳动生产率提高条件下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从个别资本家来看,出于对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他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当所有的资本家都仿效这一做法,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时,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消失了,超额剩余价值也就不存在了。但是,这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所以,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了,但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即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结果。
另一方面,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也提高了资本家扩大生产,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促使资本家进一步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争取获得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
(3)作为剩余价值的两种不同形式,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后者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前者是个别企业获得的,后者是所有企业都能获得的;前者是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后者是各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