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拟建年产电子元件144万件的电子元件厂。该厂年生产300d,每天工作1班,每班8h。各车间的厂房高12m,废气处理装置的排气筒均在厂房外侧紧邻设置,配套建设车间废水预处理设施和全厂污水处理站。
喷涂和烘干车间的单件产品二甲苯产生量为5g,产生的含二甲苯废气经吸收过滤后外排,净化效率为80%,排气量9375m 3 /h,排气筒高15m。
各车间生产废水均经预处理后送该厂的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出水达标后排入厂南1km处的一小河。各车间废水预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站的出水水质如下表所示。
拟建工程废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一览表
项目 废水量
(m 3 /L)
COD Cr
(mg/L)
磷酸盐
(mg/L)
总镍
(mg/L)
六价铬
(mg/L)
pH
生产车间
预处理
阳极氧
化废水
70 200 30.O 0.2 O.1 9.O
化学镀
镍废水
6 450 30.0 4.0 O.2 7.O
涂装废水 1 O 6.O 2.O 20.O 3.O
电镀废水 3 70 10.O O.9 2.O 3.O
污水处理站 80 ≤60 ≤O.5 ≤O.5 ≤O.1 7.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限制
/ 100 O.5 1.O O.5 6.9
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二甲苯排气筒高度15m,最高允
许排放速率为1.0kg/h,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70mg/m 3
【问题】
问答题 该厂二甲苯的排放是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要求?简述理由。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车间生产电子元件=144×10 4 ÷300÷8=600(件/h),二甲苯的排放速率600×5×10 -3 ×(1-80%)=0.6(kg/h),排放浓度0.6×10 6 ÷9375=64(mg/m 3 )。
本项目排气管筒与厂房紧邻设置,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有其他建筑物,标准规定排气筒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的建筑5m以上,现排气筒高度不符合要求,排放速率应按标准值的50%即0.5kg/h执行,排放速率和浓度均超标。
问答题 计算污水处理站进水中COD浓度及污水处理站COD去除率。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进水COD浓度=(200×70+450×6+70×3)/(70+6+1+3)=211.4(mg/L)。
COD去除率=(211.4-60)/211.4×100%=71.6%。
问答题 指出该厂废水处理方案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化学镀镍废水中总镍浓度,涂装废水中总镍、六价铬浓度,电镀废水中六价铬浓度,均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限制,在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处均超标。
问答题 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哪几方面的现状资料?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水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的现状资料有:(1)河流水文资料(流速、流量、河宽等);(2)区域河流水系分布;(3)沿河水污染源分布调查;(4)河流水环境功能要求;(5)河流水质现状。 [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中对排气筒高度的要求,同时考查污染排放源强的计算,以及对于排放标准的内差法和外推法计算及其规定。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判别第一类污染物及其处理,根据表中信息,进行简单的判断即可。污水排放口应注意:对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考核。对清净下水排放口,原则上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其他行业排放标准有要求的除外)。总排口可能存在稀释排放的污染物,在车间排放口或针对性治理设施排放口以排放标准加以考核(如电厂含油污水),外排口以排放标准进一步考核。对其他:应重点考核与外环境发生关系的总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浓度及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部分行业)。其中的浓度限值以日均值计,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以月均值计。废水混合排放口以计算的混合排放浓度限值考核。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水质预测模型及其参数的选择,预测评价所需的源强、水质现状及其执行标准,首先是预测评价的步骤,然后是需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