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关于各种观点:
问答题
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作为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认为人人都是通过感官获得知识,人人都有享受中高等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表达了人人智力天生平等和教育的民主化主张,直接抨击了以人的天赋不平等论证社会及教育等级制度合理性的贵族理论。
由此,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旧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爱尔维修对教育的万能论看法是错误的,尽管十分强调环境的作用,对当时来说有一定的进步作用。马克思批判了他的这一看法,提出了教育受到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主观实践活动。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狄德罗同爱尔维修一样主张教育万能论。或:狄德罗是“教育万能”口号的极力提倡者。
【正确答案】错误。
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口号的极力提倡者,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
狄德罗否定了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优点,遏制缺点,肯定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有巨大作用。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弗吉里奥“快乐之家”的学生多为贫困儿童。
【正确答案】错误。
“快乐之家”的学生多为贵族富豪子弟,只有少数家庭贫苦但颇具天才的儿童。
【答案解析】
问答题
与斯宾塞相比,赫胥黎更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
【正确答案】正确。
赫胥黎在其《科学与教育》中阐述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古典主义进行了犀利的反驳。他进一步指出,科学教育首先应当包括自然科学,其次是道德伦理,再其次是历史,尤其是英国史。在竭力提倡科学教育的同时,赫胥黎对忽视人文学科的倾向提出批评。
他把知识分为科学和艺术两类,认为忽视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心智扭曲,只有受过两方面教育才能算是受过自由教育,才能从事多方面的职业。
因此说与斯宾塞相比,赫胥黎更重视两类学科的平衡。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恩物是福禄贝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
【正确答案】正确。
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他认为真正的恩物应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能使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又能表示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第二,每种恩物包含前面的恩物并预示后续的恩物;
第三,每种恩物本身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的观念——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整体。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法国康多塞教育方案较之前的塔力兰教育方案有所进步。
【正确答案】正确。
[题型转换] ——论述——为什么说法国康多塞教育方案较之前的塔力兰教育方案有所进步?
在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中,先后执政的资产阶级各个党派,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特色的教育方案。其中著名的有1791年的米拉波方案、塔力兰方案,1792年的康多塞方案、罗姆方案,1793年的雷佩尔提方案和拉瓦锡计划,1796年的多诺方案。
①塔力兰教育方案
“塔力兰教育方案”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制宪议会时期(1789年7月~1791年9月)内塔力兰所拟订。
塔力兰原为奥顿主教,后来转向革命。他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反对天主教会对教育的控制,主张教育由国家统一领导,第一个提出了具有鲜明资产阶级性质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教育体系中,初等教育由各省政府设立,凡愿送子女入学者其子女均可免费就学,课程有国语、算术、宗教、道德和宪法。中等教育由郡设立,学校为自费,基本是为有产者子女设立的。高等教育由省设立,属专业教育性质,有宗教、医学、法律和军事各类学校。
在教学科目中,它没有排除宗教,表现了反教会的不彻底性。它把教育委员的任命权授予国王,表现了与封建势力斗争的妥协性。
②康多塞教育方案
康多塞1792年提出了一份由国家举办世俗性学校的教育计划。
他认为,国家应担负教育其男女公民的责任,建立起包括初级小学、高级小学、中等学校以及专门学校的学校体系。其中四年制的初级小学教育为普及性的公共教育,进行较为广泛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并设置农业、手工业和国内生产概述等课程。中、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担任政府公职和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才。
康多塞在说明其新的教育计划时强调它应该符合18世纪的社会发展水平,应该促进工业的完善与发展。在教育内容上,他主张废除传统的宗教教育,要求从初等教育阶段起就要培养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应该讲解宪法和《人权宣言》。他反对教学上的古典主义倾向,重视科学知识的价值,特别是数学和物理知识的教学。
“康多塞教育方案”与“塔力兰教育方案”相比又前进了一步,主要表现在他所主张的各级学校教育都是普及的、免费的,他倡导废除宗教教育,加强世俗教育,注重成人教育,使教育成为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强有力的手段.并提出建立师资培养制度。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在人与教育的关系上,康德赞成卢梭的人性本善和“自然人”学说。
【正确答案】错误。
与卢梭一样,康德高度推崇人性、人的尊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但卢梭认为人性本善,是后天造成了人的恶;而康德认为人性既有善也有恶。因此,康德认为教育必须去恶扬善,要求给予儿童更多的指导和管束,与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迥然不同。
康德认为,人与动物之所以有区别,归根结底是因为有道德,所以他更强调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有理性的“文明人”,并不推崇卢梭的“自然人”思想。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所以,二者没有主次之分。
【正确答案】错误。
第斯多惠认为,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知识的学习)。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
但两者有主次之分,形式目的应占首位,因为发展能力是最后的目的。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
【正确答案】正确。
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为此,夸美纽斯制定了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前后衔接的统一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卢梭认为人所受的教育应当以自然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
【正确答案】正确。
卢梭认为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即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在卢梭看来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卢梭认为当儿童犯了过失和错误后,应该受到一定的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
卢梭自然后果法认为,当儿童犯了过失和错误后,不必直接去拒绝或处罚他们,而让他们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验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它体现_r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和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观。
但是其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教育的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是一种彻底的机械论思想。
【正确答案】错误。
教育性教学认为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它首先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保持一致,即养成德行;其次.为实现这个目的,要设立一个近的目标,即“多方面的兴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阐明了教学和德育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德育获得真实的基础。
但是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德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这有机械论的倾向。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裴斯泰洛齐把劳动教育当做劳动人民获得幸福的根源,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正确答案】正确。
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工场与学校合一,在教育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由于时代性质决定了其并不能找到二者结合的内在联系,其把劳动教育当做劳动人民获得幸福的根源,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概念仅指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
【正确答案】错误。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但从更深层次看,它也包括一个人在志趣、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即作为一个真正“完整的”、“全面的”人的发展,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