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项选择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0岁,国企职员。
案例介绍:近几个月来,求助者开始自言自语,仿佛在和他人对话,同时还会伴有恐惧的表情。最近一个月,求助者的情况更加严重,躲在家里不肯出门,更不肯去上班,说是有人要谋害他。求助者要求报警,亲人朋友反复劝说无效,因此被家人强行带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什么原因使您觉得有人要害您呢?
求助者:我听到的啊!总有人对我说“你是坏人,我们要为了正义除掉 你”,可是我真的没做过什么坏事,但我怎么和他们解释都没有用,最近他们还派人监视我,跟踪我!
心理咨询师:您怎么知道有人在监视您、跟踪您呢?
求助者:我看见的啊!我每次到楼下,总能看见周围有人经过。走在路 上的时候,总有各种车跟着我,这不就是在监视我、跟踪我嘛!对了,还有人经常骂我!
心理咨询师:您知道是谁骂您吗?
求助者:不知道!不过我每次打开电视机,就能听到里面有声音骂我“坏 蛋、坏蛋”,只有关上电视机,这个声音才会消失。
心理咨询师:如果我建议您去医院做个检查,您愿意去吗?
求助者: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多选题
多选: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包括( )。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解析]求助者表述的"总有人对我说。你是坏人,我们要为了正义除掉你'"而现实无此声音,说明求助者出现幻听。求助者认为周围有人监视、跟踪他,而现实中没有人要这样做,说明求助者出现妄想。感觉过敏是感觉障碍的一种。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阀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该求助者无此症状。思维奔逸的患者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恢谐幽默。该求助者无此症状。
多选题
多选:求助者认为有人要害他,并认为有人跟踪监视他,表明其可能存在( )。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解析]被害妄想的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谋财害命活动。关系妄想的患者把现实中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该求助者认为电视里的声音和马路上的汽车都在骂他、跟踪他,所以AD正确。
多选题
单选:求助者说他一打开电视机,就能听到里面有声音骂他“坏蛋、坏蛋”,只有关上电视机,这个声音才会消失,这种情况表明其可能存在(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功能性幻觉指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功能性幻听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两者互不融合。例如,患者在听收音机的时候同时听到骂他的声音,关闭收音机,便听不到骂他的声音。该求助者的表现与此类似。
多选题
多选:求助者躲在家里不去上班,甚至不肯出门,表明其可能存在( )。
【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解析]案例中并未提及求助者有焦虑和人际关系不良的现象。求助者不出门、不上班是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求助者有恐惧表情,认为周围有人想害他,可以推测求助者可能是因为恐惧而不敢出门。
多选题
多选: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特点包括( )。
【正确答案】
C、D
【答案解析】[解析]求助者是被家人强行带来咨询的,属于被动求治。案例中咨询师提出让他去医院检查,求助者认为自己没病,所以不去,这是没有自知力的表现。
多选题
单选:求助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属于(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该求助者出现幻觉和妄想,无自知力等,属于心理异常。
多选题
单选: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映,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求助者对自身的不正常状态没有自知力,是精神病性障碍。
多选题
单选:对求助者的情况,心理咨询师应做的工作是(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该求助者是精神病性障碍,不是心理咨询的范畴,应转诊给精神科医生。
多选题
多选: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包括( )。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解析]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类:一是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二是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三是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或潜伏期的精神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