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城市名片”与“城市良心”
提到承德,我们想到的是避暑山庄;提到北京,我们想到的是故宫;提到景德镇,我们想到的是陶瓷古窑……这些呈现在地面上的、能够收入我们眼底的建筑和景观,成为我们了解一个城市的窗口。这些标志,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是对外展示城市管理者成绩的“城市名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送出的名片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于是,城市外在建筑和市容市貌的建设,格外受到重视。
然而,城市除了有我们看得到的地上建筑这张外在名片之外,还有一颗埋在地下保证城市正常活动的心脏——城市的地下管线系统。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这颗脆弱的心脏问题频发,危及城市的正常运转甚至吞噬掉人的生命。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地下管线工程的维护与建设在短期内难以完成,不能直接显示管理者的政绩,因此常常被管理者忽视。
城市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地上工程建设和地下工程建设并重的,能不能把不显示成绩但确实关系民生的地下管线工程做好,确实能显示出城市建设中“良心”的有无。要想真正亮出城市的名片,城市的良心工程建设是必须要做好的。塑造“城市名片”,打造“城市良心”迫在眉睫。要做好这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第一,转变发展理念,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塑造“名片”,打造“良心”的前提。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导致结果。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发展结果。注重城市发展的“面”,忽略城市发展的“里”,本质在于某些地方领导一味追求单一的经济发展、谋求片面发展等短视行为,这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理念。科学发展观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宣教文件,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贯彻落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和学习,让官员体会到可持续发展不是个人的前途可持续发展,而是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个前提真正实现,个人才能谈得上更好的发展。
第二,完善考核机制,考核标准多元化是塑造“名片”、打造“良心”的核心。
考核机制决定着工作标准,工作标准体现在工作中就是管理者的政绩观。单纯以经济发展为考核标准的考核机制,就决定了官员一味追求经济总量,注重体现经济成绩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忽略短期内难以显示出成绩的“里子”工程。因为“里子”工程埋在地下,人们看不到,不长“脸面”,体现不出自己的“劳苦功高”,最为重要的是体现不出对经济的贡献。因此,考核机制必须多元化,尤其是关系民生、影响长远的内容要成为考核的硬指标,做到全面评估,整体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规范引导,使城市发展走上科学规划、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优化职权,明晰职能是塑造“名片”、打造“良心”的关键。
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独立分散导致具体管理中责任主体不明确。有利益一起上,有责任一起闪,管理错位、缺位、相互推诿现象频发,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地下管线工程一出问题就很严重,迟迟得不到根治。因此,我们需要首先对地下管线的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统一由固定的部门进行审批管理;并且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对井盖进行差别化的设计,明确权属性质,做到责、权、利分工明确,坚决避免“多龙治井”、搪塞、扯皮现象再次发生。与此同时,应加大监管惩治力度,完善问责机制,切实增强责任行政主体的服务意识。
塑造“城市名片”、打造“城市良心”任重道远,亟须每个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也需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管理和监督,但只要政府、相关社会组织、民众能齐心协力,城市化进程不仅“面子”工程能做好,“里子”工程也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