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跨文化的言辞交际常常出现非母语者误解母语者的情形, 请举一个例子, 并分析原因。

【正确答案】

中国, 作为一个东方大国, 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如果不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 往往就会产生误解。
例如: 一个西方人如果看到一个中国人, 经常会夸奖 “ 你真漂亮 ” 、 “ 你的汉字写得真好 ” 等等, 但是, 中国人往往会回答 “ 哪里哪里 ” 或者感到很害羞, 这些举动都会让西方人感到不知所措, 他们可能会以为中国人在问他们哪里漂亮, 哪里好, 有可能会试着找找并说明原因, 这就是非母语者误解了母语者的意思所造成的。
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而造成的。 中国人更讲究谦逊, 从小就被教育 “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 , 应该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对于别人的赞扬, 应该懂得谦虚, 切不可骄傲自大。 从古至今相关的名言警句更是数不胜数, 《尚书》 就曾指出 “ 满招损, 谦受益 ” , 教育我们应该谦虚; 鲁迅也说过 “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 告诫我们对于取得的成绩不应感到满足和骄傲。 而在西方文化中, 对于别人的赞扬, 应该表示感谢, 这说明有人看到了你的长处, 用沉默或者谦虚的态度往往是不礼貌的。 这些都说明不用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 很容易引起误解, 所以学习异国文化, 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用移情的眼光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十分必要的。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