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民俗学方法论与符号互动论的联系。
 
【正确答案】(1)民俗学方法学 民俗学方法论又称常人方法学、民本土方法论或俗民方法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常人方法学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常识世界,研究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动具有权宜性,即行动并不是按照事先规定的规则进行,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场景条件,并依赖自身的努力去完成的。规范只是行动者理解与说明实践行动的参照。场景本身是行动的一部分,它与行动一样是社会成员通过努力构成的成果。 (2)民俗学方法论与符号互动论的联系 ①符号互动论是民俗学方法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对民俗学方法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戈夫曼对日常“接触”和“互动仪式”的研究,与常人方法学有相似之处。他晚年关于“互动秩序”的提法也与常人方法学对秩序问题的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社会分析风格对常人方法学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②民俗学方法论的社会行动理论强调通过规范内化而形成社会秩序的观点来自于符号互动论所强调的通过日常生活的人际互动来建构社会规范,由此可以看出在民俗学方法论的社会行动理论中,部分借用了符号互动论的概念和研究路径。民俗学方法论认为: a.稳定的社会秩序有赖于行动者在行动时要遵守规范或规则; b.规范或规则是先于个人预先就存在的社会结构要素; c.对于维持一种社会秩序来说,关键要靠在行动者的意识中已经内化了的道德性规范。 ③民俗学方法论和符号互动论都强调行动的意义是由互动的行动者在互动情境中创造出来的,强调行动者如何在彼此的应对中建构共同意义。他们都对传统的帕森斯宏观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进行了抨击,传统社会学要求社会学家科学地描述世界,并将科学理性用作解释人类行动的方法论准则,加芬克尔认为这不仅造成对人类行为自身的误解,而且扭曲了人类行为自身。 ④从常人方法学所讲的实践行动的特点来看,也能发现其中符号互动论的影子,加芬克尔认为社会实践行动具有权宜性、情景组织性、索引性、可说明性和反思性的特点。同时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通过语言、文字、动作等人们可以传达各种意义,实现人们之间的复杂交往。物品也是重要的符号,一定的社会情境也具有符号的意义。从中可以发现常人方法学的索引性表达和可说明性特征与符号互动论的主观情境定义有某种理论联系。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