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巧思妙答] 近年来,为提高升学率而劝退“差生”的事件屡屡发生,历经9年“寒窗”的学生在中考前夕被拒之门外,无缘中考。《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失学、辍学的,要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劝退这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应当受到谴责。劝退“差生”,不仅会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阴影,还会使孩子对未来的世界产生看法,从而滋生一些不健康的想法,甚至会使他们自暴自弃,走上不归之路。不让“差生”参加中考,是对孩子的极端不负责。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升学率关乎学校的名誉、名气及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关系它今后能否招到更多、更好的学生;从个人利益角度看,目前很多中学都不同程度地将升学率与教师收入挂钩,在学校名声和个人利益的双重驱使下,学校和教师便不约而同地将成绩较差的学生,视为提高升学率的最大障碍。最根本和深层次的原因是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现行教育体制存在弊端,教育主管部门总是拿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学校评优的主要依据,把升学率与教师的奖金和成绩挂钩。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相关部门首先应该明确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不得开除或者责令其转学、退学,否则,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改正。其次,应在对学校的评价机制问题上多做些文章,一改过去把单一的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校优劣的唯一评价条件,对学校升学率取消评比,综合评估学校的质量,把重点放在一个学校对“差生”的转换和对“差生”能力的培养上。另外,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督工作,防止劝退现象发生。
【答案解析】[解析] 此题为热点类综合分析题,考查考生全面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回答此类题,要对现象背后的危害、原因有全面的认识,从而从中得出解决对策。解题思路为:首先破题表态,表明观点,指明危害,接着进一步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