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则报道后回答两个问题: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披露 7 常委参观《复兴之路》 出行不封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 6 位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同志, 从中南海出发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 展览, 沿途不封路, 而是跟着社会车辆过来的。 4 日, 在我市市委会议中心的全市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 十八大报告起草组成员、 中央宣讲团成员、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在作辅导报告时, 披露了这一细节。
巧的是, 就在 4 日当天, 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 “ 八项规定 ” , 出行不封路不清场, 是其中重要一项。 昨日, 经媒体发布, 这 “ 八项规定 ” 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欧阳淞讲述, 11 月 29 日, 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 张德江、 俞正声、 刘云山、 王岐山、 张高丽等一起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 展览。 作为这一展览主办单位的负责人之一, 他当天上午在展览现场静候参观团队到来。
等待中, 欧阳淞等接到中央办公厅电话, 称习总书记已从中南海出发。 从中南海到国家博物馆, 欧阳淞说按感觉, 车队大约只要 5 分钟就到了, 可当天 10 分钟过去了, 也没看到车队到达。
后来问了原因, 原来一路上, 习近平等一行的车队是随着社会车辆一起走的, 沿途没有清道。
欧阳淞介绍, 通常情况下, 在北京行车如果清道封路, 一般要留两股道, 其中一股道让车队走, 另一股道站着维持秩序的警察, “ 一旦清道封路,交通会变得较拥挤 ” 。
“ 这虽是一次具体安排, 一个小细节, 但反映了新一届党中央集体良好的亲民作风 ” , 欧阳淞 4 日评价说。 事实上, 十八大闭幕以来中国政坛呈现的不少新气象, 已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记者瞿凌云)
该报道的新闻价值是什么?
( 1 ) 新闻价值五要素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新闻价值素质有五个方面: 时新性、 重要性、 接近性、 显著性、 趣味性。
①时新性。 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 即时间近、 内容新。
②重要性。 事件要与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害有密切关系。
③接近性。 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
④显著性。 名人、 胜地和著名团体、 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
⑤趣味性。 事件要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
( 2 ) 新闻价值在该报道中的体现
①时新性
时新性包括两方面: 客观事实发生的新近性, 事实内容的新鲜性。 这则新闻是在 12 月 4 日当日全市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 十八大报告起草组成员、 中央宣讲团成员、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在作辅导报告时, 披露的一个细节。 这个领导人出行不封道的细节又正巧契合了当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 “ 八项规定 ” 中出行不封路不清场的规定。 因而具有时新性。
②重要性
重要性即新闻事实具有震动人心、 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 重要性反映与新闻人们利益的相关性, 事实在客观上对受众的影响程度, 受影响的受众的数量多少, 事实对社会影响时间的长短, 以及事实影响空间的大小。 该事件表现了领导了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 契合了当日发布的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 “ 八项规定 ” 。 事件和重大政治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见该报道的重要性。
③接近性
接近性反映新闻与受众的距离, 周围的事物比遥远的事情对人的影响更大, 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总是从近处着手。 接近性体现在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上。 人们对于新发布的政策规定, 不能够切实领会到一些字句的意思。 这则报道就具体体现了领导人如何以身作则, 诠释了新规。 因而具有接近性。
④显著性
显著性考察事实本身的要素的知名度。 如人的显著性(领袖、 权威、 精英、 恶棍) , 事情本身的显著性(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 该报道主要体现在这则新闻报道的是重要领导人的亲民出行方式, 领导人的显著地位, 以及与其亲民行为的反差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因而具有显著性。
⑤趣味性
趣味性一般诉诸普遍趣味, 注意多元性, 多层次, 包括与人们利益的相关, 有人情味, 情趣性与非常态的事实。 这则新闻会让受众好奇领导人是如何不封道出行的, 产生为什么出行不封道的好奇心, 进而诠释新规定。
该报道的采写方式有哪些?
从新闻的采写方式的两类采访方式和写作方式分别分析该报道。
( 1 ) 采访方式
①采访方式类型
新闻采访方式很多, 最基本的几种是: 直面采访、 视觉采访、 书面采访、 体验采访、 电话采访、 因特网(互联网) 上采访。 其中又以直面采访和视觉采访为最基本的基本。 这则新闻主要采用的是视觉采访。
②视觉采访
视觉采访是指记者在采访时, 要善于把自己的眼、 耳、 口、 鼻、 舌、 身等人体的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 为采访服务。 在这些感官中, 在大脑支配下, 眼和口最重要。 视觉采访独立进行, 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周围的事物。
③该报道的视觉采访方式
这则新闻主要采用的是视觉采访, 这里主要调动的是眼睛和耳朵。 因为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会议主讲人说的。 而会议中记者是不能够提问进行直面采访的。 因此, 记者主要采用视觉采访的方法, 把自己在会议中听到的, 把看到主讲人所讲的整理成新闻报道。
( 2 ) 写作方式
①写作方式类型
新闻消息的写作方式主要体现在文体结构上, 消息的结构包括: 倒金字塔式结构、 时间顺序式结构、 对比式结构、 提要式结构、 问答式结构、 积累兴趣式结构、 散文式结构。 该报道采用的是倒金字塔结构。
②倒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头重脚轻, 凤头豹尾式的结构。 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 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 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性程度的递减顺序来组织安排新闻材料。
③该报道的倒金字塔式结构
该报道的写作方式主要是在结构上采用了倒金字塔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使得消息最重要的信息即 “ 领导人最新出行方式, 不封道 ” 在导语位置就体现出来, 之后再介绍这一消息的来源, 以及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意义。
④该报道的其他写作特点
该新闻的写作方式还表现了以下特点: 标题简练概括、 导语切中事件要害、 语言生动简洁、 内容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