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影响
①经济体制改革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
经济主体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化、收入差距扩大化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阶层分化,以及单位与政府之间、个人与国家、单位之间的利益追求由一致走向分离,必然动摇原有社会保障体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如果不对其进行重大变革,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就不仅不可能继续发挥其作用,而且可能成为社会冲突、激化矛盾的新的致因,并直接对市场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造成直接损害。
②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缺陷,并在实践中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封闭运行的单位保障体制导致社会保障统筹、互济功能的丧失,单位负担畸轻畸重,一些老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前就陷入了不堪重负的困境,原有制度因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亦有着改革的必要性。
③社会保障改革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
社会保障改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兴起,它们的行动表明这种制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
(2)我国社会保障改革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改革是从1986年开始的。这一改革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1986~1993年
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这一阶段社会保障改革的重点在总体上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贫困地区的乡村贫困问题,但单纯强调为国企改革配套亦使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标走向片面化。正是这种片面化造成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日益滞后于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社会保障制度不可能只为某项改革配套,也不可能只为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职工服务。
②1993~1997年
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新旧社会保障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社会保障社会化自此成为改革中追求的主要目标,并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政策实践中,但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亦未明确宣布废除,因此,这一阶段是原有社会保障制和新型社会保障制并存但此消彼长的时期。
③1998年以来
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在这一阶段,国家仍然继续主导着的社会保障改革并承担着直接的、重要的责任,但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慈善公益团体等)及社会成员个人均共同分担着社会保障责任,社会保障不再单纯地为经济改革服务而是为整个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在内的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性建设和管理、服务社会化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以下挑战:
①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任务艰巨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社会保障基金进行顺利的投资运营并使其保值增值成为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并不完善,社会保障严重不足
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必定会出现大量的失业人群,如何通过社会保障政策来稳定一大批社会危机的潜在风险也是政府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不能顺利地保证大批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其极有可能成为社会动荡的原因之一。
③暴露了新制度有效性不足的缺陷
近20年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虽然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包办社会保障事务时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却因多种原因造成了新的不平等。而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