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下面问题。
[说明]
某慈善机构欲开发一个募捐系统,已跟踪记录为事业或项目向目标群体进行募捐而组织的集体性活动。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所述。
(1)管理志愿者。根据募捐任务给志愿者发送加入邀请、邀请跟进、工作任务;管理志愿者提供的邀请响应、志愿者信息、工作时长、工作结果等。
(2)确定募捐需求和收集所募捐赠(资金及物品)。根据需求提出募捐任务、活动请求和捐赠请求,获取所募集的资金和物品。
(3)组织募捐活动。根据活动请求,确定活动时间范围。根据活动时间,搜索场馆,即:向场馆发送场馆可用性请求,获得场馆可用性。然后根据活动时间和地点推广募捐活动,根据相应的活动信息举办活动,从募捐机构获取资金并向其发放赠品。获取和处理捐赠,根据捐赠请求,提供所募集的捐赠;处理与捐赠人之间的交互,即:录入捐赠人信息,处理后存入捐赠人信息表;从捐赠人信息表中查询捐赠人信息,向捐赠人发送募捐请求,并将已联系的捐赠人存入已联系的捐赠人表。根据捐赠请求进行募集,募得捐赠后,将捐赠记录存入捐赠表;对捐赠记录进行处理后,存入已处理捐赠表,向捐赠人发送致谢函,根据已联系的捐赠人和捐赠记录进行跟踪,将捐赠跟进情况发送给捐赠人。
先采用结构化方法对募捐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1至图3所示的分层数据流图。

图1 0层数据流图


图2 1层数据流图

问答题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中的实体E1~E4的名称。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E1:志愿者;E2:捐赠人;E3:募捐机构;E4:场馆。 [解析] 该题以募捐系统为载体来考核考生对数据流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题目的问答形式上来看,和往年相似,要求补充外部实体、补充缺失数据流、找出外部存储。解答这类问题,有两个原则:
①第一个原则是紧扣试题系统说明部分,数据流图与系统说明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系统说明部分的每一句话都能对应到图中来,解题时可以一句一句的对照图来分析。
②第二个原则即数据的平衡原则,这一点在解题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平衡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分层数据流图父子图之间的数据流平衡原则,另一方面是每张数据流图中输入与输出数据流的平衡原则。
根据0层数据流管理志愿者中的募捐任务给志愿者发送加入邀请,邀请跟进,工作任务和管理志愿者提供的邀请响应等可知E1为志愿者;从录入捐赠人信息,向捐赠人发送募捐请求,向捐赠人发送致谢函等可知E2为捐赠人;从根据说明中从募捐机构获取资金并向其发放赠品可知E3为募捐机构;根据向场馆发送可用性请求和获得场馆可用性可知E4为场馆。
问答题 在建模DFD时,需要对有些复杂加工(处理)进行进一步精化,补全图2中加工P1、P2和P3的名称,以及图2与图3中缺少的数据流。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P1:确定活动时间范围;P2:搜索场馆;P3:推广募捐活动。
缺少的数据流:名称为活动请求;起点为确定募款需求收集所募捐赠;终点为P1。 [解析] 根据1层数据流图中P1的输出流活动时间再结合说明可知P1为确定活动时间范围;从加工P2的输入流活动时间和输出流场馆可用性请求和活动时间和地点可知P2为搜索场馆;说明中根据活动时间和地点推广募捐活动,根据相应的活动信息举办活动,在结合P3的输入输出流可知P3为推广募捐活动。比较0层和1层中的数据流可知,P1加工只有输出流,故缺少输入流,根据说明可知需要根据活动请求才能确定P1,故该数据流为活动请求,在0层数据流中活动请求的起始加工为确定募款需求收集所募捐赠,故可知答案。
问答题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3中的数据存储D1~D4的名称。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D1:捐赠人信息表;D2:已联系的捐赠人信息表;D3:捐赠表;D4:已经处理的捐赠表。[解析] 根据最后的说明和2层数据流可知D1为捐赠人信息表,D2为已联系的捐赠人信息表,D3为捐赠表,D4为已经处理的捐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