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实质理性与形式理性这两个概念是韦伯首先界定的。韦伯在论述经济行为的合理性问题时指出,一种经济行为的形式上的合理应该称之为它在技术上可能的计算和由它真正应用的计算的程度。相反,实质上的合理,应该是指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为的方式,从曾经、正在或可能赖以观察的某些(不管方式如何)价值的基本要求的立场看,允许用货物供应现存的人的群体(不管其界限如何)的程度。两者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原则或根据,都表现为一定的可以计算的技术形式。韦伯主要从两者的区别和对立以及实质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 (1)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区别 ①形式理性就是指理性选择中的意识活动形式应当是计算的。计算有几个最基本的特点或内容:量化、符号化、逻辑推论和效益预测。韦伯以货币为例说明形式理性,货币可以用数字表示,它本身作为商品的符号,可以用它来对复杂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推论与计算,并对未来的效益结果作出评估与预测,因此,韦伯称之为形式上最合理的手段。 形式理性只有一种价值原则,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形式理性的计算原则同它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是直接统一的。正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才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正是有了精确的计算,经济效益才有可能最大化。实质理性把经济效益原则置于伦理和政治等非经济效益原则之下,所以它没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即便有一些计算,那也是置于特定的非计算原则之下,流于表面形式的装潢而已。 ②实质理性不仅仅以形式上的计算为根据,还要从伦理、政治、享乐、等级、平均主义等非经济因素的角度对经济行为提出要求,也就是说,在实质理性支配下的经济行为,同时受到了这些非经济因素的制约,实质理性中包含了非经济的原则。因此,实质理性包容了指向理想目标的价值理性,降低了计算、推论等技术形式在经济行为中的地位。实质理性注重的是“经济行动的结果”。 ③韦伯以“流通经济”(即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为例来说明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区别。 流通经济有两个前提,以货币计算为前提保证了形式理性的规范性,因为使用货币开展的经济行为是“最合理的形式理性”;把家庭预算和企业预算分开,这个前提保证了流通经济的非自然性,因为家庭经济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经济,支配家庭经济的原则除了效益原则以外,更重要的是伦理、等级和情感等非经济原则。计划经济否定了流通经济的两个前提,这主要表现在: a.计划经济是排斥货币作用的实物经济。实物计算在时空条件上必然受到严重限制,因此它抑制了经济的流通性,使经济运行表现为排斥货币作用的产品经济,并且实物计算是十分有限的、缺乏一般性、可比性和普遍意义的计算,所以它使计划经济的形式化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b.计划经济否定了流通经济排斥家庭预算的前提。由于计划经济按家庭预算的方式开展经济活动,不仅使经济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致使情感、伦理和等级等非经济因素支配经济活动,而且更严重的是排斥了经济活动的自主性和活跃性,经济活动主体都受制于少数人的意愿和指令,最终结果将抑制经济的发展。 (2)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对立 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合理性,在任何情况下,原则上都是分道扬镳的,尽管在无数的情况下,它们在经验上同时出现的。这里体现了韦伯关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对立的观点。当然,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是对经济行为作出的概括,它同在一般意义上论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一定的区别。从概括的意义上看,形式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因为韦伯在定义工具理性时也强调了它的计算性、功利性和推论性,这说明二者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3)实质理性同价值理性的关系 实质理性同价值理性的关系比较复杂。实质理性不完全排斥计算形式,它作为经济行为的理性原则,不可能完全使经济行为脱离计算和推论等逻辑形式。但是,在实质理性支配下的经济行为,计算和推论要服从指向某种明确目标的价值要求。实质理性包含的价值要求是多元的,既有经济利益的,也有伦理的、政治的、权利等级的。而无论哪种价值要求,主要追求的是某种确定的目标,是要求某种行为把选定的目标实现为结果,至于究竟采用什么形式,价值要求并没有不可改变的要求。尤其是,伦理的、政治的和权利等级的等方面的价值要求是难以量化和数学计算的。所以,韦伯界定的实质理性是包含多种价值观念的,它从本质上必定要排斥计算形式的经济行为原则。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