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新建铁路将穿过我国的一块重要湿地,并以隧道的形式穿过一座山梁,期间设有中间站、起始站和终点站。由于湿地有丹顶鹤等20余种候鸟在此繁殖
育幼和过冬,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已定为一级。
问答题
该环评主要的生态保护目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该评价主要的生态保护目标是丹顶鹤等珍稀濒危物种及湿地生态系统。 [考点分析] 一般敏感保护目标是根据下述指标判别的:①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主要有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如湿地等。②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如风景名胜区等。③具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如冰川遗迹。④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如水产资源。⑤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如江河源头区等。⑥生态脆弱区,如沙尘暴源区。⑦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对象,如植物园、动物园。⑧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⑨人类社会特别关注的保护对象,如学校、医院。 重要保护生物及其生境,包括列入国家级和省级一、二级保护名录的动植物及其生境;列入红皮书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生境;地方特有的和土著的动植物及其生境,以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动植物及其生境,属于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 因此,丹顶鹤等珍稀濒危物种及湿地生态系统为该项目的生态保护目标。
问答题
该工程应进行几个时段的生态评价?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该工程应进行施工期的生态评价和运营期的生态评价,并且要进行生态影响后评价。 [考点分析] 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包括:线路类(路线、航线和管线)和场站类。交通运输建设项目以新建项目为主,改扩建项目除变动较大的项目以外,可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此类项目评价时段可分为施工期生态影响评价与运营期生态影响评价,一级评价项目要进行生态影响后评价。
问答题
该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评价的重点时段是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该工程为典型的线型工程,切割区域生境是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特征。因此,评价的重点时段为运营期。 [考点分析] 该题考点有两个,即生态影响的主要特征是线型切割生境,评价的重点在运营期。 该工程为典型的线型工程,评价重点包括线路施工和建成后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和地表土壤使用现状的改变,及其因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线路对动、植物物种迁移的阻断影响及其由此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等。因此,生态影响的主要特征是线型切割区域生境,评价的重点在运营期。
问答题
施工期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性质和生态因子的反应是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施工期生态影响主要是由于扰动地表带来的,由于主辅工程以及永久和临时占地的区别,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性质和生态因子的反应也不相同。路基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开挖和压占土地。具有不可恢复性质。可引起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生物量减少,地表覆盖物(植被和其他覆被)消失,干扰地面流(物流、能流、物种流)等。 桥涵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开挖、围堰、填筑,以及使河道水体中悬浮物增加。具有局部不可恢复性质。可扰动河流自然流态,影响水生生物栖息。隧道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开挖、填筑、爆破。具有局部不可恢复性质。可扰动局部地表、干扰地下水情势。惊吓敏感的野生动物。 站场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开挖、压占。具有不可恢复性质。可引起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地表覆盖物(植被和其他覆被)消失和干扰地面流(物流、能流、物种流)等。 辅助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开挖、压占、扰动地表。具有部分可恢复性质。生物量可以恢复、种群发生变化,用地类型可能改变,干扰地面流(物流、能流、物种流)等。 取弃土(渣)场,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开挖、压占。具有部分可恢复性质。生物量可以恢复、种群发生变化,用地类型可能改变,干扰地面流(物流、能流、物种流)等。 [考点分析] 一要分为6个工程组分指施工和运行期各有6大工程内容,如施工期包括: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站场工程、辅助工程、取弃土(渣)场,分别论述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性质和生态因子的反应:二要注意不同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是否永久占用土地,永久占用土地一般属于不可恢复的影响;临时占用也不可能全部恢复。生态因子对施工影响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区域生态完整性受损、植被受损、荒漠化加剧、野生动物被驱赶和生境被压缩等。
问答题
运营期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性质和生态因子的反应是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运营期生态影响主要是由于工程对区域生境的线型切割,因而屏蔽、过滤和阻断了正常的能流、物流(物理的、生物的)而引起的,由于工程设计的不同,工程的生态影响也有区别。 全挖段路基,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切割生境,阻隔、阻断生态功能与过程,重点是可能阻隔动物移动,阻隔地下水运动,改变地面流态。具有不可恢复性质。可能使生物通道阻断、生境压缩、自然系统破碎化、城乡和生态用水受到影响。 半挖半填段基,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可能阻隔动物移动及对地面流的影响。具有不可恢复性质。可能使生物通道阻断、生境压缩、自然系统破碎化、城乡和生态用水受到影响。 桥梁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景观类型改变。具有不可恢复性质。可使景观自然性、协调性、综合性发生改变。 涵洞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恢复局部物流。正面影响。改善受阻的地面流。 隧道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可能改变地下水流态。具有不可恢复性质。可能使下游用水受影响。 站场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可能形成干扰源。具有可调控的性质。可以有放射状的多方面影响。 [考点分析] 一要分为6个工程组分分别论述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性质和生态因子的反应;二要抓住工程对区域生境的线型切割带来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铁路、公路、输水渠、输油输气等均是以线型方式输送能流、物流的工程,是人类强加给自然的,表现为对线型切割区域生境的生态影响特征,即对正常的能流与物流(含生物物种的流动)可能有屏蔽、过滤和阻断的影响。由于铁路建成运营带来的切割影响是长期的、不可逆的、累积的和潜在的,因此要列为生态影响评价的重点。 如滨州铁路对黑龙江扎龙湿地的切割,使湿地旱化;青藏铁路对可可西里保护区的切割,对偶蹄类野生动物移动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