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是一条表示在不同所得水准下,对于某一商品需求量之关系的曲线。它是以19世纪德国的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恩格尔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如图1所示:
与恩格尔曲线相对应的函数关系为X=f(I),其中,I为收入水平;X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图1(a)中,商品1是正常品,其需求量X1随着收入水平I的上升而增加。图1(b)中,商品1由正常品转变为劣等品。在较低的收入水平范围,商品1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同方向的变动;在较高的收入水平范围,商品1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
图1 恩格尔曲线
西方经济学中的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许多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统计资料表明恩格尔定律是成立的。
(2)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我们常常将恩格尔系数即食品在总开支中的比重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当然,这一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个别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出现经济发展与恩格尔系数相背离的情况。恩格尔还发现,随着收入提高,衣着,住房在总开支中的比重基本维持不变,而奢侈品、教育、娱乐、储蓄等比重是上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