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

资料:A公司正在研究其股利分配政策。目前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共100万股,净资产200万元,今年每股支付1元股利。预计未来3年的税后利润和需要追加的资本性支出如下:

年份 1 2 3
税后利润(万元) 200 250 200
资本支出(万元) 100 500 200
假设公司目前没有借款并希望逐步增加负债的比重,但是资产负债率不能超过30%。筹资时优先使用留存收益,其次是长期借款,必要时增发普通股。假设上表给出的“税后利润”可以涵盖新增借款增加的利息,并且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增发股份时,每股面值1元,预计发行价格每股2元,假设增发的股份当年不需要支付股利,下一年开始发放股利。

要求:

问答题

假设维持目前的每股股利,计算各年需要增加的借款和股权资金。

【正确答案】

单位:万元
年份 1 2 3
1.需要资本支出 100 500 200
税后利润 200 250 200
股利 100 100 100+110/2=155
2.留存收益补充资金 200-100=100 250-100=150 200-155=45
需要外部融资 100-100=0 500-150=350 200-45=155
长期资本总额 200+100=300 300+500=800 800+200=1000
累计借款上限 800×30%=240 1000×30%=300
3.增加长期借款 0 240 60
4.需要增发股权资金 0 350-240=110 155-60=95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假设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计算各年需要增加的借款和股权资金。

【正确答案】

单位:万元
年份 1 2 3
1.需要资本支出 100 500 200
税后利润 200 250 200
可分配利润(或资金不足) 200-100=100 250-500=-250 200-200=0
股利 100 0 0
2.留存收益补充资金 100 250 200
需要外部融资 0 250 0
长期资本总额 200+100=300 300+500=800 800+200=1000
累计借款上限 800×30%=240 1000×30%=300
3.增加长期借款 0 240 0
4.需要增发股权资金 0 250-240=10 0

【答案解析】

[解析] 首先看第(1)小题。采用固定股利政策,即要求每年按每股1元发放固定股利。那么,每年实现的净收益中,都必须先满足股利的发放,税后利润扣除股利后就是每年增加的留存收益了,按题意,这部分留存收益先用来补充筹资的资金需要。若用当年增加的留存收益仍满足不了资金需求,则就需要考虑增加长期借款。题中给了我们一点提示,即公司目前没有借款,且公司希望资产负债率不超过30%。我们无法取得公司资产数值,但我们可以得到公司长期资本总额(资本支出+股本)的数值,长期资本总额一般来说占公司总资产的绝大部分,因此,公司要求资产负债率不超过30%,我们就可以通过在长期借款占长期资本的比例不超过30%的情况下求得长期借款的上限。到此,第(1)小题的主要问题也就解决了。

再看一下第(2)小题。这里主要考查考生对剩余股利分配政策的掌握程度。在这种股利分配政策下,税后利润首先满足资本支出的权益资金需要,若有剩余,再分配股利。考生只要掌握了这一点,就能顺利地进行答题。

所以,本题主要考查固定股利政策和剩余股利分配政策的区别,简单地讲,固定股利政策的主要做法是净利润先满足当期股利分配的要求,然后再考虑补充资本支出的要求;而剩余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做法是净利润先满足资本支出的要求,然后再考虑满足当期股利分配的要求,在分配先后顺序上有区别,即先满足当期股利分配需要,还是先满足长远发展的资本需要。

[提示] 本题假设条件给出了公司当前股利分配政策及相关财务状况,同时给出了未来三年税后利润和需要追加的资本支出及一些限制性财务条件,要求计算分析在两种股利分配政策下(固定股利政策和剩余股利政策),各年需要增加的借款和股权资金。解答该题应注意:一是筹资时优先使用留存收益,其次是长期借款,必要时增发普通股;二是要根据累计的长期资本总额计算出累计借款的上限;三是当年增加的股份在下一年发放股利。由于各年度间有连续性,考生在计算固定股利政策的借款和股权资金增量时容易出现错误,如在第2年需要增发110万元股权资金,折合55万股(发行价每股2元),由于在下一年度要支付每股1元的固定股利,则第三年需要增加股利支付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