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

二、给定资料

1.正当众多媒体对获得500万元体育彩票大奖的神秘女士频频报道时,人们更多的是对该女士不愿透露姓名及面容的较强的自我保护行为议论纷纷。于是,由这位特别的大奖得主引发了人们对公民隐私权的广泛关注。那么,我国法律是如何界定隐私权的呢?公民又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呢?

2.为寻找相关法律,记者分别采访了北京问中律师事务所的方律师和北京陆通律师事务所的付律师。

隐私权是公民人身权利的一种,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有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澳门居民享有个人名誉权、私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隐私权。而其他法律、司法解释中只表明保护公民隐私,未明确公民有隐私权。

3.针对个人隐私如何界定的问题,付律师谈到:我国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未作界定,即哪些个人资料属于隐私,哪些个人资料不属于隐私、未作明确规定。一般认为,公民不愿向外界透露的个人或家庭资料就属于隐私,比如财产状况、健康状况等。

4.那么对那些高额的大奖得主而言,一些认为“神秘女士”获了大奖应该算是公众人物,不应该拒绝媒体报道、拍照,也不应该不透露姓名,因为在以往的彩票获奖者中,不是都有要求披彩戴花上台领奖,并且讲述摸奖过程,从而激发更多的人投入买彩票吗?

5.“至于公众人物的界定,法律上暂无规定。”方律师介绍说,对于公众人物的理解,人们在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个人有个人的看法。他个人认为,公众人物应该是负有一定的职责,有义务在公众面前对有关问题进行解释的人员,比如有的公务员,他所管理的事务涉及到社会公众事务,他有义务向公众解释。付律师也认为,对于公众人物,比如政府官员的隐私权是受限制的,我国法律规定官员的收入情况应向政府机构报告,对收入来源应做出解释;而普通人则可以解释也可以不解释。至于大奖得主并非对社会公众负有一定职责,也没有义务公开自己的身份和隐私。

6.据了解,在我国民事法律中,隐私权是以名誉权的形式加以保护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形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描写真人真事的文学作品,对特定人进行侮辱、诽谤或披露隐私损害其名誉的;或者虽未写明真实姓名和住址,但事实是以特定人为描写对象,文中有侮辱、诽谤或披露隐私的内容,致其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问答题

就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用不超过200字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___

【正确答案】

给定资料主要内容是获得500万元体育彩票大奖的神秘女士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及面容,引发人们对公民隐私权的广泛关注。反映了在我国,公民对隐私权、名誉权等人格权有了一定认识,法律、司法解释也作了相关规定,但人们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答案解析】

问答题

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隐私权的界定和保护,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 字数不超过350字。___

【正确答案】

(1)立法应明确规定保护自然人的隐私权

我国民事法律发展较慢,民事法律中没有明确条款直接保护隐私权,只是参照人格权中相关的名誉权来予以保护,没有形成价值趋向明确的体系,对隐私权的保护十分不利,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非常普遍。立法应明确规定隐私权的保护范围、概念、享有主体、以及隐私的范围。它是保护隐私权的前提和基础。

(2)有关机关和部门应加大隐私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自然人的隐私权。

在明确的立法规定的前提下,执法、司法、行政等各部门,要切实保护公民隐私权。同时,通过对违法行为的追究,来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

(3)加大隐私权保护的宣传力度

利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手段对隐私权进行宣传,使公众加深对隐私权的了解,提倡公众加强对自身隐私权的保护。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就给定资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___

【正确答案】

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刻不容缓

隐私权是自然人亭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权是公民人身权利的一种,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其核心内容是对自己的隐私权依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支配,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

确认自然人事有隐私权,对权利人的隐私进行严格的保护,防止他人非法侵害任何人的隐私权。这是保护人的尊严的重要法律措施,是任何人都不能够忽视和违背的。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里,随着信息传播手段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隐私越来越面临着被侵犯的威胁。

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的保护、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国家把隐私权列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护。我国民事法律发展较慢,对人格权的研究更为落后,由于民事法律中没有明确的条款保护隐私权,只是参照人格权中相关的名誉权来予以保护,对隐私权的保护十分不利。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非常普遍。

因此,我国应当在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和程序法中明确规定隐私权的概念,保护方法,权利主体,隐私的范围以及侵犯他人隐私权应承担的责任等内容。为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有关机关和部门应该切实履行自己保护公民隐私的职责。如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司法机关不得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得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人民法院对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等。任何报纸不得刊载包括诽谤或侮辱他人的以及法律禁止刊登的其他内容。此外,有关部门对妇女、未成年人、消费者的隐私,也应进行保护。

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还在于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对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地以为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权没有明确保护,以至于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是违法。因此,必须大力进行宣传教育,使公民对隐私权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有基本了解,从而加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