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题  2013年4月18日,财政部向社会公布了中央本级2012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数据。与2012年预算执行数相比,2013年中央本级预算“三公经费”减少1.26亿元。“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是新一届政府对公众的承诺,也是社会关注热点。

“三公经费”是党政机关维持运转或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所开支的相关支出,是政府公共支出的一部分。如,国家外交外事活动、中央部门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等产生的出国费用、中央部门履行执法执勤等公务所需车辆的运行维护费用、来访外宾的接待费用等属于“三公经费”支出,是部门履行职能需要的支出,理应由政府财政负担。而“三公消费”,如果因工作需要产生,应由政府财政负担;但公务人员在工作之外的费用,政府不能为他支出,也不能让企业或其他渠道代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让权力公开透明,也是最有效的防腐剂。从2013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 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目标有哪些?
【正确答案】

公共支出管理是高度具体化的公共财政管理,是对支出资金进行安排、拨付的具体管理活动,与预算管理紧密相关。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公共支出管理服务于公共财政的总目标

公共财政的性质决定了其三大职能: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公平社会收入,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这些职能转化到公共支出管理中相应地形成了公共支出管理的三个主要目标:支出控制、根据政策重心配置资源和良好的运作管理。美国著名财政学家艾伦·希克将公共支出管理的目标归纳为:财政总额控制、分配效率和运作效率。财政总额控制不但包括支出总额,还应包括收入总额、收支差额及国债。

②在实现经济与财政目标方面存在两个子目标

a.宏观经济稳定,包括决定总支出水平、财政赤字或盈余的规模以及融资及资金利用的方式;

b.有效的预算,包括根据资源水平确定支出、在各职能部门内外以及各项目与活动间进行资源配置。

③在管理目标方面,存在四个子目标

a.财经纪律,管理的基本内容是确保预算执行结果与最初的估计相一致;

b.提高效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在支出过程中实现经济性与效率,包括进行绩效预算管理、实行成本会计、竞争性招标采购等手段;

c.项目与工程管理,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使管理者拥有一定的运营灵活性,在具体的预算资源范围内实现预期目标;

d.财务披露,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就政府财政状况向决策者、管理者以及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

④在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目标方面,存在三个子目标

a.透明度,管理的基本内容是按明晰的决策程序进行活动;

b.责任制,管理的基本内容是要求责任人在具体规定的质量、成本以及时间安排范围内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

c.重视顾客,管理的基本内容是政府的行政系统与程序在设计时应致力于满足公众的需求。

⑤公共支出管理还存在政治相关目标,这方面存在两个子目标

a.政治上的可接受度,即争取社会对上述目标的认同和各级政府的支持;

b.公众参与,即向公众提供机会,参与特定领域的管理,如成立招标或承包委员会、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等。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如何使政府“三公经费”的支出更加科学化、透明化?
【正确答案】

要使政府“三公经费”的支出更加透明化和科学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完善预算管理

预算方式上放弃基数法,把绩效管理作为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各地正积极推进零基预算,但需要结合实际。继续深化部门预算,进行绩效预算改革试点;结合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加强对预算的立法监督,使财政管理的公共性得到真正体现。

②明确收支标准

确定“三公经费”支出范围与支出标准,调整公共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出的使用效率。

③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

制定合乎市场经济要求和中国实际的政府会计准则,全面推行政府会计制度,无论在预算制定方面还是财政支出方面都要加强审计监督管理,提高财政透明度。

④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运用

结合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实现公共财政管理信息化,促进公共财政管理绩效的提高,提高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管理驾驭经济的水平。

⑤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做好旧法规的废止与修订和新法规的制定,明确公共财政管理的原则、目标、范围、方式及补救措施等内容,规范公共财政管理行为。

⑥加快公共财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政收支计划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规划,财政部门的工作主要表现为对计划部门工作的事务细化。社会对公共财政管理人才需求大大增加,公众越来越关心人民创造的公共资源如何运用,运用过程中是否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

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实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政府的各项支出以公开的形式让群众知晓,努力实现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财政支出监督。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