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张载认为“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也就是说,性包括太虚之气的本性以及气的属性这两者。太虚之气具有湛一的宇宙本性。太虚之气凝聚为气,气凝聚为人,因此人也禀受了太虚之气的湛一之性。人的禀性虽有昏明的不同,但是不足以障蔽太虚之性。也就是说,“天所性通极于道,气之昏明不足以障之”。但是,由于人不是直接由太虚之气构成的,而是由太虚之气凝聚而成的气构成的,所以也具有不同于太虚之性的属性。张载说:“湛一,气之本,攻取,气之欲。”所谓的攻取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的生理欲望:“口腹于饮食,鼻舌于臭味,皆攻取之性也。”除此之外,张载还强调“气质之性”,他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天地之性”根据张载的思想,应该就是指太虚之气的湛一之性;而气质之性则是指气聚集为人以后所具有的属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各种脾性、性格。“刚柔缓速,人之气也,亦可谓性。”从张载的思想来看,“天地之性”应该就是指仁义礼智等道德属性;“气质之性”则主要指人的性格,还不同于后来“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对立下的“气质之性”。他建立在元气一元论基础上的人性论,虽然可以自成系统,但并没有说明太虚之气是如何转化为仁义礼智的,所以后来二程提出了理一元论来解决这个困难。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