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A注册会计师是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在审计过程中,A注册会计师需要初步确定、修订重要性并运用重要性评价错报的影响。相关情况如下:
    (1)初步判断重要性水平时,A注册会计师没有考虑以前年度对甲公司财务报表实施审计时发现的重大错报的数量和金额。
    (2)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后,A注册会计师直接将该重要性水平乘以65%,作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3)对应收账款存在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非统计抽样时,A注册会计师拟将余额低于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客户划分为极不重要客户,不对其实施审计程序。
    (4)虽然甲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存在严重高估,但A注册会计师认为该高估错报与管理费用的高估错报相抵后对利润几乎没有影响,认为该高估错报并不重要。
    (5)在运用重要性水平评价错报时,A注册会计师认为,如果一项错报的性质不严重,而且错报金额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该错报就不重大。
    (6)在审计过程中,A注册会计师调增了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拟相应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以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
    要求:
    分别针对上述情况(1)至(6),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情况(1)恰当。[确定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对可能影响本期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的错报的界定,而不是对这类错报数量和金额的估计]

情况(2)不恰当。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并非简单机械的计算,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若干因素的影响。

情况(3)恰当。[违反存在认定的错报不超过账面余额,账面余额低于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错报金额一定低于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不必要实施审计]

情况(4)不恰当。主营业务收入属于利润表关键项目,是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不应因为该项目的错报与其他错报相抵后金额较小而认为不重要。

情况(5)不恰当。判断错报是否重大时,还需考虑该错报连同其他错报是否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的经济决策。

情况(6)不恰当。如果修改后的重要性水平高于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须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