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1.题目:欧姆定律
2.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探究可以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是不是普遍规律呢?
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对电流跟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里实验研究,发现对大多数导体而言,上面的规律是成立的,并进一步归纳得出了下面的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用公式表示就是

其中U的单位为伏特(V),R的单位为欧姆(Ω),I的单位为安培(A)。
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中的两个,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
例题1 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解:已知灯丝两端电压U=12V,灯丝电阻R=302。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得通过灯丝的电流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探究实验结论: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教师提问:这个关系是不是一个普遍规律呢?从而引出本节新课《欧姆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欧姆定律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并介绍欧姆的生平和贡献,指出欧姆就对电流跟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对大多数导体而言,上面的规律是成立的,并进一步归纳出来欧姆定律。
教师给出欧姆定律的具体内容以及字母表达式: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