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逐渐高涨,当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家开始主动地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维权。然而,“消费者投诉沃尔玛促销过期食品维权面临难题”、“快递业‘潜规则’太霸道,消费者维权面临大难题”等新闻层出不穷,表明了消费者的维权越来越难。这背后隐藏的原因,不只是商家的狡猾,同时也有政府和消费者自身的因素。
从政府方面讲,一方面。我国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于一些新兴的购物方式,例如网购,还没有全面覆盖,许多细节方面还不足以指导消费者进行投诉,对厂家进行明确的约束。同时,目前的相关法规中对一些赔偿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一般只建议双方协商解决,而经销商或厂家在协商的过程中,采取拖延政策,导致消费者费时费力却未必能得到满意的处理。同时执法部门对一些商家违反诚信经营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不够,商家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导致不法商家更加的肆无忌惮。
另一方面,维权流程制订不合理,时间长、效率低,导致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过大。一般消费者维权,会经过与商家协商、有关部门仲裁、调解,无效之后诉诸法律诉讼的手段,但诉讼要求“谁主张,谁举证”,再加上时间长,效率低,这无疑需要消费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再者。消费者自身的损失可能并不多,但是如果坚持维权,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很可能要大于原本的损失,比如,北京的一位消费者购买9元洁面乳受骗后,打了长达3个月的官司,为获得18元赔偿付出了3000多元交通费和误工费,这就是所谓的“得鸡失牛”。维权成本如此之高,维权如此之艰难,还有多少消费者能够保持维权热情?
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缺乏正确的维权意识。不少消费者购买产品后未能保存相关的票据,造成索赔无据。同时,缺乏有效的组织。很多人的共同利益受到侵害时,由于怕麻烦、不当“出头鸟”等原因,多数选择忍气吞声,白行抱怨了事,没有想到真正站出来保护大家的利益。
这些原因,导致了消费者在维权时取证难、投诉难、查处难、诉讼难、赔偿难。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首先,政府要完善维权制度,建立及时的救济补偿机制和快速简易的反应解决机制,简化维权的流程,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严格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约商家或侵权商家的惩处力度,让商家不敢违约。其次,消费者要不断加强维权方面的知识,注重保留凭证,特别是涉及大额支出的事项上,需要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员,获取专业性建议。最后,建立商家诚信系统,将违反诚信规定的商家拉入诚信黑名单,并定期公开,使商家不敢违约,降低消费者被侵犯的可能性。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