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前后相继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为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党在不懈探索实践中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一致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征程,怎样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重大课题。 …… 这是接续推进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新征程。科学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性与发展阶段性的辩证关系,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始终做到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这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分两步推进,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环环相扣、依次递进的两个发展阶段,能否如期完成前一阶段的目标任务,直接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质量和成效。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15年时间、制定和实施3个五年规划。《规划建议》《规划纲要》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启航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战略意义,必须开好局、起好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3日)
材料2 30多年前,党中央全面研判国际国内大势,统筹把握改革发展大局,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浦东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两个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谋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意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引领带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更好服务全国大局和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作出重要部署。这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选择,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是服务全国大局和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在新征程上推动浦东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面对挑战,我们越是要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呼应人民群众期待,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浦东开发开放30多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浦东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意见》明确浦东新的战略定位“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就是要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重要通道,使浦东成为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把浦东打造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16日)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