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学好理论,以理论为主导,因为没有理论就谈不上去联系与指导实际,对学生尤其这样。为了使学生能自觉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教师就必须注意联系实际进行知识的讲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际;联系当代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科学成就的实际等。只有联系实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他们有用的精神财富,而不致于造成学生囫囵吞枣,食而不化,掌握的是一大堆无用的空洞死板的概念。
(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注重学以致用,激励学生勤于动手,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要重视教学实践,如练习、作业、实验、参观和实习等。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方面。让学生多动手,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还能促使他们多动脑筋想问题。比如,过去解剖家兔只有教师一个人做,学生层层围着教师,还是看不清,收获不大。后来,改变方法,让学生两人一组解剖一只小白鼠,指导他们自己动手剖开腹部,观察内脏各器官及其部位与功能,学生积极性很高。为了让学生看到肺是由大量肺泡组成的,特发给学生一些细玻璃管,让他们把管的一头插入小白鼠的气管,在另一头吹气。这时,小白鼠的肺立即膨大起来,学生开心得不得了,个个开动脑筋,因为要吹一下肺,学生就必须寻找气管,注意它的部位。
②为了克服从书本到书本,理论与社会实际脱节的弊病,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一些课外学科或科技小组的实际操作活动,或组织他们从事一些科学观察、实验与小发明以及生产劳动等。
(3)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简单,只要通过一次认真听讲、理解就能弄清,或做几道作业便可轻易获得。它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领悟与运用、总结与提高才能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要使他们能将当前所学知识与以往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用于解决面临的有关实际问题,通过多次的锻炼,才能使他们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我国幅员广大,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在自然条件、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即使在一个省内,城市与乡村、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何况每个地方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因此,在使用统一的教材时,必须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使教学不脱离地区实际,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