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 也称“灵活偏好”或“流动偏好”, 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 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这一概念首先由凯恩斯提出。 他认为人们愿意持有不生利息或其他形式收入的货币是因为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 随时可满足以下三类不同的动机。
①交易动机, 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 收入越高, 交易数量越大, 交易数量越大, 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 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②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 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 失业、 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个人对货币的预防需求量主要决定于他对意外事件的看法, 但从全社会来看, 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 是收入的函数。
③投机动机, 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凡预计债券价格将上涨(即预期利率将下降) 的人, 就会用货币买进债券以备日后以更高价格卖出; 凡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的人, 就会卖出债券保存货币以备日后债券价格下跌时再买进。 这种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即利率上升) 而需要把货币保留在手中的情况, 就是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取决于利率,与利率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