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大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海公司)为华东地区的一家上市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大海公司2010年至2013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010年12月1日,大海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价款为2340万元,增值税额为397.8万元;发生保险费和运输费5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假定购入生产线支付的增值税可作为进行税额抵扣。
(2)2010年12月1日,大海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安装期间发生安装工人工资35万元。
(3)2010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40万元,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4)2011年12月31日,大海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
大海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010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7007万元。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
1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5%的复利现值系数 |
0.9524 |
0.9070 |
0.8638 |
0.8227 |
0.7835 |
(5)2012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012年6月30日,大海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大海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367万元。
(7)2012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8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1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013年4月30日,大海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以该生产线抵偿所欠丁公司货款2000万元。当日,大海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假定2013年4月30日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为1900万元。
[要求]
问答题
编制2010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借:在建工程(2340+5) 2345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 397.8 贷:银行存款(2345+397.8) 2742.8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编制2010年12月安装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借:在建工程 35 贷:应付职工薪酬 35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编制2010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借:固定资产(2345+35) 2380 贷:在建工程 2380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2011年折旧额=(2380-40)/6=390(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1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
【正确答案】未来现金流量现值=200×0.9524+300×0.9070+400×0.8638+600×0.8227+400×0.7835=1615.12(万元) 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1700(万元) 所以,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1700(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1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2380-390)-1700=29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9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90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2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
【正确答案】2012年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1700-30)÷5×1÷2=167(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编制2012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借:在建工程(2380-557-290) 1533 累计折旧(390+167) 557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90 贷:固定资产 2380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2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生产线成本=1533+367=1900(万元) 借:在建工程 367 贷:银行存款 367 借:固定资产 1900 贷:在建工程 1900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2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
【正确答案】2012年改良后应计提折旧额=(1900-28)÷8×4÷12=78(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编制2013年4月30日该生产线抵偿债务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2013年4月30日账面价值=1900-78-(1900-28)÷8×4÷12=1744(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744 累计折旧 156 贷:固定资产 1900 借:应付账款 2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744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损益(2000-1744-100) 156 ——债务重组损益(2000-1900) 100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固定资产
2014年5月31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经过与乙公司的协商,甲公司决定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办公楼、机器设备和库存商品换入乙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10辆货运车、5辆轿车和15辆客运汽车。
(1)甲公司办公楼的账面原价为24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96万元,公允价值为190万元;机器设备系由甲公司于2011年购入,账面原价为12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60万元,公允价值为80万元;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320万元,市场价格为400万元。
(2)乙公司的货运车、轿车和客运汽车均是2012年初购入,货运车的账面原价为24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72万元,公允价值为240万元;轿车的账面原价为3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35万元,公允价值为250万元;客运汽车的账面原价为32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96万元,公允价值为210万元。另外,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乙公司67.4万元,其中包括由于换出和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不同而支付的补价30万元以及换出资产销项税额与换入资产进项税额的差额37.4万元。
假定甲公司和乙公司都没有为换出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换入乙公司的货运车、轿车、客运汽车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乙公司换入甲公司的办公楼、机器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换入的库存商品作为原材料使用和管理。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甲公司、乙公司均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交换办公楼需要按照5%缴纳营业税,计税价格等于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市场价格。
要求:编制甲公司和乙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甲公司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30÷(670+30)=4.29%<25%。因此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条件。 (2)甲公司为了拓展运输业务,需要货运汽车、轿车、客运汽车等;乙公司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办公楼、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换入资产对换入企业均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该项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各单项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可靠计量。 (3)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①换出办公楼应交的营业税税额=190×5%=9.5(万元)。 换出设备、库存商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80+400)×17%=81.6(万元)。 换入货运车、轿车和客运汽车的增值税进项税额=700×17%=119(万元)。 换出资产销项税额与换入资产进项税额的差额=119-81.6=37.4(万元)。 ②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如上所述,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670(万元),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700(万元)。 ③计算换入资产总成本。 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670+30+0=700(万元)。 ④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成本。 货运车的成本=换入资产总成本×货运车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700×(240÷700×100%)=240(万元)。轿车的成本=700×(250÷700×100%)=250(万元)。 客运汽车的成本=700×(210÷700×100%)=210(万元)。 ⑤相关会计分录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40000 累计折旧 1560000 贷:固定资产——办公楼 2400000 固定资产——机器设备 12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9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95000 借:固定资产——货运车 2400000 固定资产——轿车 2500000 固定资产——客运汽车 2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19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135000 主营业务收入 4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816000 银行存款 674000 营业外收入 565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200000 贷:库存商品 3200000 其中,营业外收入=换出办公楼和设备的公允价值-换出办公楼和设备的账面价值-换出办公楼缴纳的营业税=(190+80)-[(240-96)+(120-60)]-9.5=56.5(万元)。 (4)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①换入机器设备、库存商品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甲公司换出机器设备、库存商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81.6(万元)。 换出货运汽车、轿车、客运汽车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甲公司换入货运车、轿车和客运汽车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19(万元)。 ②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700(万元)。 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670(万元)。 ③确定换入资产总成本。 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收取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700-30+0=670(万元)。 ④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成本。 办公楼的成本=670×(190÷670×100%)=190(万元)。 机器设备的成本=670×(80÷670×100%)=80(万元)。 原材料的成本=670×(400÷670×100%)=400(万元)。 ⑤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5570000 累计折旧 3030000 贷:固定资产——货运车 2400000 固定资产——轿车 3000000 固定资产——客运汽车 3200000 借:固定资产——办公楼 1900000 固定资产——机器设备 800000 原材料 4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816000 银行存款 674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5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190000 营业外收入 1430000 其中,营业外收入=换出货运车、轿车和客运汽车的公允价值-换出货运车、轿车和客运汽车的账面价值=700-(860-303)=143(万元)。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