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地拟在城郊建一规模化造纸厂,同时建设林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200hm2,基地引用A河水灌溉,需修建引水渠总计约70km,但受流域水资源平衡控制的影响,引水量有限,无法完全满足造纸厂及原料林灌溉的需要。
林基地现状大部分为未利用的荒草地或沙丘、荒漠区,部分利用退耕还林地。拟建原料林基地东侧有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规划建设的公路需从保护区实验区通过。
项目区年降水量约300mm,蒸发量约3980mm,冬长夏短,春季多大风。当地以旱作农业为主,水田数量少且引A河水灌溉。
工程需修建由造纸厂通往城市的道路20km。造纸厂所在的城市区域以及远郊的原料林基地地下水较为丰富,且埋藏较浅。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但城市尚未建设污水处理厂。
问答题 原料林基地建设合理性应从哪几个方面予以论证?
【正确答案】(1)分析论证林基地对东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否会造成不利影响,规划建设的道路是否可以绕避自然保护区而不需要穿越该保护区。 (2)关注林基地建设的选址合理性,造林基地必须纳入《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严格在500mm等雨量线以东的五个地区布局。 (3)对于利用退耕还林地的,必须符合国家《退耕还林条例》的相关规定。 (4)防止占用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不得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同时还要满足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5)依据《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和《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等法规文件,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林用地角度,论证林基地建设的用地的合理性。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是根据2007年度的考试情况出的,所以答案还保留着当时的“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今后此类项目应关注国家最新发布的规划及专项规划或产业政策要求。
问答题 指出原料林基地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1)原料林基地的占地类型、面积、分布。 (2)立地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水土流失现状等。 (3)林基地原料树种选择、清林整地方式、基地的采伐方式及管理模式。 (4)灌溉条件、水利工程量,包括渠道网络布局、灌溉用水来源、灌溉用水量、土石方工程量等。
【答案解析】[解析] 此类项目的工程分析重点是将生态影响的源及源强、作业方式确定即可。虽然是2007年模拟的考题,但答案也应符合HJ 19—2011的要求。
问答题 指出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分析要点。
【正确答案】(1)主要是造纸厂用水、用电、燃料等方面是否采取节约的措施。 (2)从原料及辅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方案等进行全程清洁生产审计工作,采购环保类型原辅材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在各工艺环节中是否采取了消耗量少、排污量少的工艺技术。 (3)生产过程中的废污水的排放量做到最少,白液和黑液做到清污分开,建立污水处理厂,分类处理、综合利用。 (4)锅炉等排放废气的装置或设施是否安装了环保设施,减少废气排放的措施。 (5)固体废物是否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6)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积极进行清洁生产审计。 (7)采取持续不断的环境保护改进措施,形成长效机制。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指出本工程土地利用类型重大变化问题。
【正确答案】造纸厂建设的永久占地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而林基地建设将原来的天然林草地、农田等转变为纯人工林地,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的转化。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指出本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
【正确答案】(1)造纸厂的环境风险,原料及中间产品酸、碱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或其剩余废弃物等,在储存、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泄漏,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威胁人体健康与安全。造出来的纸张是易燃物,容易着火,虽然是一个安全消防问题,但着火后也会导致环境空气污染、水环境等。 (2)林基地纯林建设可能导致的病虫害发生,引进物种对当地物种生境的侵夺,导致原土著生物种的退缩或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
【答案解析】[解析] 外来物种入侵是重大生态风险,国内外由此引发重大生态灾难不乏其例。涉及外来物种引进项目,生态风险需作为重点进行评价。一般不提倡引进外来物种,只有在非常肯定不引起侵害的情况下,才可引进。
问答题 指出造纸项目工程分析要点。
【正确答案】(1)工程地理位置、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仓储运输工程、环保工程和配套工程、临时工程等)、生产工艺、生产原料、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排污节点、工程污染因子、污染物源强,污染防治措施。突出特征污染物AOX和恶臭污染源强的分析与估算,事故状态下的污染源强。 (2)工程占地类型、占地面积、土石方工程量(包括取土场、弃土场、砂石料场,运输线路及调运情况),工程建设工期、建设人数,施工进度等。 (3)给出工程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和平面布置图。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该项目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1)造纸厂建设占地及施工对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结构与功能及其演变趋势的改变。 (2)原料林基地建设对原生植被的破坏问题。植被破坏,生物量损失,生态效益损失,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 (3)营造人工原料纯林,可能导致的病虫害暴发和外来物种的侵略问题。 (4)对水资源的袭夺,可能导致区域水资源平衡失衡,从而导致生态用水量的不足,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指出引水工程需要关注的问题。
【正确答案】(1)从区域水量平衡考虑水资源量的匹配问题。 (2)与当地农业生产用水的竞争问题。 (3)流域管理部门可分配给本项目的水资源量,不足部分通过中水回用或其他途径解决,给出解决的渠道及相关承诺或证明材料。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简述该工程对所在区域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及可行的措施。
【正确答案】(1)造纸厂是用水大户,而原料林基地又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这将导致区域水资源平衡失调的问题,流域管理机构及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需重新考虑调整流域供水与用水平衡问题,协调相关用水单位解决用水不足问题。 (2)造纸厂需消耗前排放大量的水,处理不当或未经处理排入环境将造成水污染,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是可行的。造纸废水经处理后作为中水可回用于造纸生产,也可以用于灌溉原料林。必要时可考虑增加或完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城市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或灌溉原料林。 (3)在生产中要切实实施节水措施,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量;对原料林也要定额灌溉,减少漫灌的耗水量,必要时可考虑滴灌。通过节水措施,调剂项目所在区域及流域的生态需水量。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除一般的生态影响评价外,还需关注哪些生态问题?
【正确答案】(1)主要是土地生产力退化以及沙化或荒漠化问题,严重者可能导致或加剧沙尘暴的发生。 (2)原料林基地建设,与农业生产有相似之处,林木对水及土壤中养分的吸取能力更强,容易导致地力衰退。 (3)本项目虽然地处黄河流域,但项目所在地仍为干旱缺水区,项目建设如果未严格保护环境、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合理调配水资源,有可能会导致土地沙化或荒漠化。
【答案解析】[解析] 注意本题问的是环境影响评价中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实际上就是工程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并非现状生态问题。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生态影响评价之前的生态现状调查、评价中也是需要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现状问题的。
问答题 工程建设对土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1)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 (2)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功能的变化。 (3)土地地表附着物——植被及动物资源的损失。 (4)土壤肥力及土地生产力衰退问题。 (5)造纸及原料林基地用水消耗量过大,可能导致的农业灌溉用水不足问题、土地水土流失、沙化或荒漠化问题。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指出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应收集的相关规划及重点评价内容。
【正确答案】(1)需要收集当地的林业发展规划,弄清天然林、生态公益林和商品经济林区划规划,进行项目建设的原料林基地用地与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的符合性分析,说明原料林用地选址的合理性。 (2)进行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重视当地重要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选择合适的原料林树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避免造成生态灾难。 (3)针对林地类型变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沙漠化治理、土壤退化、森林病虫害进行评价,提出生态保护与生态危害防治措施,必要时进行生态监测。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对于本工程涉及的生态敏感目标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
【正确答案】(1)绕避,即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开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同时考虑尽可能避开基本农田和防沙治沙区,尽最大可能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特别是公路从保护区实验区通过是不合理的,应尽可能避开保护区试验区。 (2)最小化方案,如果公路建设确实无法避开保护区的试验区,应在取得批准从保护区通过的前提下,在保护区段采取对保护区生态影响最小的建设方案。 (3)减量化方案,在保护区段建设应考虑调整工程量,采取低路基、低土石方量,以桥隧代路基方案、设置生物通道等工程方案。 (4)修补措施,对于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对保护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应认真采取修补、恢复措施,以补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使营运期不再产生这类不利的影响。 (5)重建措施,对于造成的难以补偿与恢复的生态影响,应考虑调整自然保护区功能,异地重建。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HJ 19—2011,按照“避免、减缓、补偿、重建”的次序来回答也是可以的。即考试时只要根据这八个字并与敏感保护目标结合,就可以。
问答题 本工程营运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除常规影响外,还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1)主要是考虑造纸厂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恶臭问题。 (2)弄清恶臭来源、源强、成分和产生途径,积极进行恶臭污染治理。在造纸厂选址方面要考虑尽可能避开集中居民区,并处于居民区的下风向。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对林基地规划建设的道路需穿越自然保护区试验区的情况,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分析论证?
【正确答案】(1)首先要考虑绕避。通过多方案比选,分析论证绕避的可行性。 (2)征求保护区管理部门意见,并经过深入调查,分析论证保护区是否可以调整。 (3)如果确实不能绕避,应分析是否还可以采取对保护区不利影响最小的线路施工方案。 (4)征求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意见,根据保护区的需要,提出有效的生态保护方案。 [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农业开发项目》一旦颁布实施,考生应注意该导则的要求。此外,《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有一些特别的规定,应予注意。]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