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用囚徒困境解释滞涨现象。(清华大学2011研)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滞涨全称是停滞性通货膨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曾经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大多数西方国家。 (2)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从表面现象上看是石油危机导致的,但是从深层次看则是由凯恩斯主义政策所决定的。各资本主义国家风行凯恩斯主义政策,强调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想用“斟酌使用”或“微调”的办法来抑制通货膨胀,但同时又不想使经济陷入衰退,因此导致西方经济滞胀现象开始出现。可以看出,出现经济滞涨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国家无法避免的矛盾,同时也是各国政策博弈陷入囚徒困境的必然结果,即各国政府在无法期望与其他国家联合反通胀,增加供给的情况下,必然都采取刺激本国需求的方法来防止本国经济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即增发货币使本币贬值从而增加出口),这将导致通胀反复回升,于是各国政府和财政当局陷入了一个博弈论中标准的“囚徒困境”之中。 (3)如表10—4所示,从博弈模型看,虽然各国联合起来控制通胀、增加能源和粮食供应、打破资源垄断,才能使全球经济获得最好的结局,但是,显然这种国际合作是缺乏理性基础的。这样的国际合作最终导致的是滞涨。因此,各国为了不沦为全球买单的那个“最后囚徒”而放弃控制通胀,转而开始刺激需求保增长。虽然这种选择是错误的,但同样也是无奈和理性的。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