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①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②孔夫子说: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时至今日,圣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导,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常识。而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处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③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她甚至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
放下
”的智慧吗?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④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法律,
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
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学与人的贪欲的搏斗。尽管不时有猛兽冲出牢笼伤人的事件,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实现。
⑤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责任。
⑥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吗?结论是______,尽管结论是______,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时也是救自己。
单选题
对第三自然段划线的“放下”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第三段中划线的“放下”与前句猴子的“放下”为同指。猴子的故事属于前文“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所举的例子。故这里的“放下”即指克制欲望。本题选C。
单选题
对第四自然段中“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把法律比喻成笼子,把欲望比喻成猛兽,生动地道出了法律和欲望的关系,即法律对欲望具有制约作用。本题选B。
单选题
根据文意,第六自然段两处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是: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文章内容不难看出,作者对文学能使人类的贪欲有所收敛并非持肯定态度,排除B、D;结合横线后的“但”可知,作者觉得努力能产生一定的效果,排除完全表“否定”的C项。故选A。
单选题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第三自然段举“不肯放下食物的猴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而人有,在例子中并未体现猴子的欲望无限扩大,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