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因为一名女童在餐厅吵闹不已,一名正在用餐的女大学生一怒之下踹了这个小孩,随后事件出现反转,这名女大学生只是踢了椅子,且小朋友的母亲对女大学生进行了辱骂和殴打,甚至这名母亲对上前制止的服务员也进行了辱骂、摔东西。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在这件事情中,冲突双方都有问题。
首先,在情绪管理、自我控制力方面,飞踹女童的女大学生显然与正常成年人有些差距,否则不会一言不合就抬脚。这与“只顾自己痛快而不管他人感受”的“熊孩子”的典型特征相差无几。也许童年时,每个人都曾经使用暴力换来过好处和他人的屈服,但成年之后,仍然用暴力解决问题,便是大错特错的事情。
其次,女童的母亲虽然是因护女心切而动手打人,且中伤了店内前来劝架的服务员。但她这种冲动的行为十分不妥,我认为她需要向女大学生和服务员道歉,如果打伤了人,还应该进行经济赔偿。
最后,我认为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的关键在于管好“熊孩子”。早有育儿专家、心理专家对“熊孩子”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发现,不能简单地把“熊孩子”现象归结于小孩子没家教,孤独感是“熊孩子”出现的主要根源之一———“熊孩子”往往严重缺乏安全感。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只是“假装在陪伴”,他们身在孩子旁边,心在手机、电视上。遇到孩子的需求,不能做到立刻积极回应,导致很多孩子以哭闹、打滚甚至搞破坏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因此,父母要做到高质量的陪伴,不仅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更要和他们有紧密无间的肢体接触、对他们的需求积极地回应,友好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