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彻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1)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现实材料和教学语言来引入和阐明新的数学概念等内容。只有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可能形成抽象的概念。有人误以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材料”才是生动、形象、直观的,因而忽略了运用语言或形式的直观去引入数学新概念。其实,如果现实中难以找到具体的模型,还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中去发掘,这些“数学现实”可能是低一层次的数学的抽象,但这些抽象在具有一定的能力的学生看来仍然是形象直观的。
(2)教师在运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数学材料来引入和阐明新的数学概念时,应及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归纳出抽象的、具有一般性的数学概念和结论。
(3)学习了有关的、抽象的数学理论之后,应将它再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解释具体的现象,这便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深刻掌握有关的数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有时要经过循环往复才能完成。只有在教学中时时注意坚持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