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单线铁路长180km,横穿华中山地、丘陵和冲积平原地带,其中山地25km,植被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丘陵地带79km沿途穿越京杭大运河等大小河流7条。其中穿越的小城镇有15个,在铁路沿线两侧500m内有居民14602人,在铁路两侧200m内有居民578人,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铁路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
类别
|
既有工程
|
改建工程
|
铁路等级
|
Ⅰ级
|
Ⅰ级
|
正线数目
|
单线
|
双线
|
限制坡度
|
上行6‰,下行4‰
|
上行6‰,下行4‰
|
最小曲线半径
|
一般地段800m,困难地段400m
|
一般地段1600m,困难地段1200m
|
牵引种类
|
内燃机
|
内燃机,预留电化条件
|
牵引质量
|
3300t
|
4000t
|
车速
|
80km/h
|
客车120km/h,货车80km/h
|
线路长度
|
180km
|
168km
|
工程主要包括线路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站场、机务等部分。其中线路工程主要有新建复线部分地段较原来线路缩短共12km,期间占地5230亩,拆迁建筑125125m
2
,土石方523m
3
。桥涵工程中原有大中桥梁38座,新建大中桥梁67座,隧道工程共4座长度为2300m。
新建线路以桥梁方式跨越的江河为某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在铁路桥下游400m处有一水厂取水口,800m处还有另一水厂取水口。
【问题】
问答题
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工程中要求对环保设施“以新带老”,应该分析的重点是哪些?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工程的环保设施应当包括铁路的隔声降噪设施、车站的污水处理设施和锅炉等大气污染排放设备等,重点是对改建完成后整改线路包括车站等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的防治设施的分析。
问答题
噪声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噪声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1)改扩建前的噪声现状情况,特别是铁路线附近的敏感点,以及新线路将要经过的敏感点附近;(2)利用铁路噪声预测的比例模式预测各敏感点的噪声情况,并根据各敏感点在噪声功能区要求,分析是否达标;(3)在项目施工及运行期间沿线评价范围内的城镇和集中居民区的噪声影响预测声级的噪声声级、超标情况,结合人口分布进行评价;(4)对运行期在噪声影响评价范围绘制出等声级曲线图,分析超标原因;(5)分析线路选址的合理性和所采取的降低噪声措施的可行性,防治措施应着重减小噪声源的发生;(6)提出铁路噪声控制的管理建议以及对铁路周围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
问答题
对水环境的影响应考虑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对水环境影响应考虑的主要内容:(1)施工期水土流失等对所跨河流、水源地及取水口等的影响;(2)运营期轨道线路下雨冲刷造成水源保护区及取水口等的水体污染;(3)列车上乘客及工作人员入厕的生活污水直排的水体污染;(4)火车运行运载危险品泄漏及废机油等泄漏造成水体污染;(5)车站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
问答题
如何分析本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收集项目所在地区的相关规划,具体包括全国铁路发展规划、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交通规划、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农、林、水利等部门的专业规划;(2)从规划目标、规划控制指标以及规划实施等方面对比分析本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3)对于土地利用则应分析本项目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符合性,本项目对当地土地利用的限制等。
问答题
本项目的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有哪些?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从题目所给资料来看,本项目的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如下:沿线附近的居民,线路穿过的河流及自然林地,水源地具体的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应根据沿线风景旅游区等的具体功能的保护要求来确定。
[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对“以新带老”分析。改扩建项目“以新带老”措施主要从三方面去考虑:(1)以清洁生产水平较高的先进工艺设备等手段改造原有工程;(2)提高现有工程污染物的处理效率;(3)新工程运行后可以消除现有污染源。改扩建项目环保设施的“以新带老”,重点是搞清污染源“三本账”(即污染物的产生量、去除量和排放量)。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1)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以及现有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2)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3)分别评价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各敏感目标的超标、达标情况,说明其受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4)给出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水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识别就是通过系统地检查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影响因子、影响对象(环境因子)、环境影响程度和环境影响方式。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方式是不同的,对于以工业污染排放物影响为主的工业类项目,有明确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发生,利用其产生的影响可追踪识别其影响方式;对于以生态影响为主的“非污染类项目”,可能没有明确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发生,需要仔细分析建设“活动”与各环境要素、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识别影响过程。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分析规划目标的协调性。按拟定的规划目标,逐项比较分析该规划与所在区域/行业其他规划(包括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这里尤其应注意拟定规划与两类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第一类是与该规划具有相似的环境、生态问题或共同的环境影响、占用或使用共同的自然资源的规划,主要是讲这些规划放置在同一环境或资源问题上分析其协调性;第二类规划是该规划与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生态省(市)规划等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划是否协调。
本案例第5问主要考查确定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敏感保护目标常作为评价的重点,也是衡量评价工作是否深入、是否完成任务的标志。然而,敏感保护目标又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按照约定俗成的含义,敏感保护目标概括一切重要的、值得保护或需要保护的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法规已明确其保护地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