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又是什么?(武汉大学2002研)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它所使用的生产要素能够给它带来利润最大化。具体说来,就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等于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即MRP=MFC。也就是厂商把雇佣的劳动投入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雇佣劳动总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产品MRP),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劳动雇佣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要素成本MFC)。理由是:假如MRP>MFC,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雇佣这个劳动单位引起的总成本增加量,也就意味着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增加的每单位劳动投入量都可获得些许利润,从而增加劳动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反之,假如MRP<MFC,这意味着最后增加雇佣的那个单位劳动反而造成损失,从而导致总利润较前减少。所以,如果厂商把投入要素如雇佣的劳动量作为选择变量,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条件便是它雇佣的劳动量满足MRP=MFC。 (2)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成本MC)。 (3)MC=MR和MRP=MFC这两个式子可以相互转换。由于MRP=MP.MR,因此,MRP/MP=MR,同样,MFC/MP=MC。这是因为,MFC表示多使用1单位要素所多支出的成本,MP表示多使用1单位要素所多生产的产量,因而MFC/MP就表示多生产1单位产品所多使用的成本,即MC,于是从MRP/MP=MFC/MP就得到MR=MC。事实上,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投入要素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限度利润就可以表述为MFC=MRP,即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厂商要素使用原则决定了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 (4)消费者的目的是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把生产要素提供给市场,可以获得收入,而收入本身就可以给他带来效用;消费者把生产要素保留自用,比如把时间用于闲暇,是因为闲暇本身就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效用。所以消费者实际是在要素的两种用途之间进行权衡。 消费者要素供给的原则就是他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从基数效用论的角度出发,这个条件可以表述为:消费者提供给市场的要素的边际效用和消费者“保留自用”的要素的边际效用相等。因为如果该要素供给市场的边际效用大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那么消费者增加要素的供给,减少保留自用的资源数量将能够使他的总效用增加;如果该要素提供给市场的边际效用小于保留自用的要素的边际效用,那么理性的消费者将会减少提供给市场的要素,增加保留自用的要素,从而提高自己的总效用。最终的均衡状态必然是消费者将要素提供给市场和将要素保留自用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