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

设立于某经济特区的中外合资甲化妆品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6年初开业,2006年至2007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15%。2011年度为减半征税第二年,当年相关生产经营资料如下:

(1)甲公司坐落在某市区,全年实际占用土地面积共计10万平方米,其中:公司办的幼儿园占地3000平方米、厂区内道路及绿化占地4000平方米,非独立核算的经营门市部占地500平方米,生产经营场所占地92500平方米。

(2)甲公司当年度固定资产原值共计6000万元,其中:房产原值4000万元,机器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原值2000万元。签订租赁合同1份,4月1日将房产原值200万元的仓库出租给某商场存放货物,出租期限5年,共计租金30万元,签订合同时预收一个季度租金1.5万元,其余的在租用期的当季收取。

(3)当年签订化妆品销售合同50份,记载金额8000万元。年终实现不含税销售额共计8000万元,取得送货的运费收入58.5万元;购进原材料,取得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购货金额5500万元、进项税额935万元;另支付销售货物的运费20万元,保险费和装卸费8万元,取得运输公司及其他单位开具的合法货票。“国庆”节前,将自产化妆品作为福利发放给本公司每位员工,市场含税零售价每套117元,成本结转无误。全年扣除的产品销售成本3200万元。

(4)“投资收益”账户记载:购买国债到期兑付取得利息收入48万元、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到期兑付取得利息收入14万元。

(5)发生财务费用200万元;其中包含与某商业银行签订1200万元(借期一年)借款合同支付的银行贷款利息60万元,与某企业签订2000万元(借期一年)借款合同支付的年利息120万元,以及因逾期归还贷款支付的银行罚息20万元。

(6)发生管理费用400万元,其中包括业务招待费60万元和新产品开发费用120万元,但不包括相关税金。

(7)发生广告费740万元,业务宣传费用60万元,代销手续费5万元。

(8)公司本年度在册员工500人,全年计入生产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800万元(其中包括支付本企业残疾职工工资6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18.4万元,实际列支职工福利费122.8万元和职工教育经费25.5万元。

(9)营业外支出实际发生额160万元,其中包括对某展销会的赞助25万元、直接向某老年福利院的捐款10万元。

(10)欠乙公司货款35万元。由于甲公司资金周转出现暂时的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已于2011年3月1日到期的货款。2011年5月1日,经双方协商,乙公司同意甲公司以其生产的化妆品偿还债务。该批化妆品的公允价值为20万元(不含增值税),实际生产成本为12万元(未包含在上述结转的成本之中)。

其他相关资料:

①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单位税额2元;房产税计算余值时的扣除比例20%;印花税税率:购销合同0.3%、借款合同0.05%、财产租赁合同1%;

②相关票据在规定期限内均通过主管税务机关认证。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计算甲公司全年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印花税;

(2)计算甲公司全年应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3)计算甲公司全年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4)计算甲公司当年投资收益;

(5)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可扣除的财务费用;

(6)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可扣除的管理费用;

(7)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可扣除的销售费用;

(8)计算甲公司工资薪金及附加“三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9)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可扣除的营业外支出;

(10)计算甲公司债务重组事项应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

(11)计算甲公司2010年度应纳的企业所得税。______

【正确答案】

(1)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00000-3000)×2=194000(元)=19.4(万元)

应纳房产税=(4000-200)×(1-20%)×1.2%+200×(1-20%)×1.2%/12×3+1.5×3×12%=37.5(万元)

应纳印花税=30×1‰+8000×0.3‰+(1200+2000)×0.05‰=2.59(万元)

(2)销项税额=8000×17%+58.5÷(1+17%)×17%+500×0.0117÷(1+17%)×17%+20×17%=1372.75(万元)

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935+20×7%=936.4(万元)

应纳增值税=1372.75-936.4=436.35(万元)

应纳消费税=8000×30%+56+58.5÷(1+17%)×30%+500×0.0117÷(1+17%)×30%+20×30%=2422.5(万元)

(3)应纳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5×3×5%(1+10%)=0.25(万元)

(4)投资收益=48+14=62(万元)

其中购买国债到期兑付取得利息收入48万元,免征所得税。

(5)财务费用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20-2000×(60÷1200)=20(万元)

企业所得税前可扣除的财务费用=200-20=180(万元)

(6)销售收入总额=8000+58.5÷(1+17%)+500×0.0117÷(1+17%)+1.5×3+20=8079.5(万元)

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60×60%=36(万元),而8079.5×5‰=40.4(万元),故税前只能扣除36万元,管理费用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36=24(万元)

企业所得税前可扣除的管理费用=400-24+19.4+37.5+2.59=435.49(万元)

(7)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8079.5×30%=2423.85(万元),实际发生额=740+60=800(万元),不超过扣除限额,可以在所得税前全郎扣除,无须进行纳税调整。

税前可扣除的销售费用=740+60+5+20×(1-7%)+8=831.6(万元)

注释:上述20万元和8万元为销售货物支付的运费,在扣除增值税进项税额后计入“销售费用”科目,而销售货物支付的保险费和装卸费应全额计入“销售费用”科目。

(8)①税前准予扣除的职工福利费标准=800×14%=112(万元)

实际发生职工福利费支出122.8万元,超过规定标准的10.8万元税前不得扣除,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②税前准予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标准=800×2%=16(万元)

实际拨缴职工工会经费支出18.4万元,超过规定标准的2.4万元税前不得扣除,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③税前准予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标准=800×2.5%=20(万元)

实际发生职工教育经费支出25.5万元,超过规定标准的5.5万元在当年税前不得扣除,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工资薪金附加“三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8.7万元。

(9)营业外支出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5+10=35(万元)

企业所得税前可扣除的营业外支出=160-35=125(万元)

(10)应纳税所得额=20-12+(35-20-20×17%)=19.6(万元)

(11)研究开发费用120万元可加计50%扣除,残疾人员工资60可100%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8079.5-20)+62-48-3200-2422.5-0.25-435.49-180-831.6+18.7-125+19.6-120×5014-60=796.96(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796.96×24%÷2=79.70(万元)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