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目前应用最广的无损伤头颅成像,能够分辨颅内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的细微差别,使颅内软组织结构如脑室、脑池、灰质和白质等清楚显影,并有较高的对比度,对诊断颅内肿瘤有很高应用价值。CT诊断颅内肿瘤主要通过直接征象即肿瘤组织形成的异常密度区及间接征象即脑室脑池的变形移位来判定肿瘤组织密度与四周正常脑组织对比,有等、低、高三种密度,低密度代表脑水肿或某些病如皮样囊肿等。肿瘤有出血或钙化时为高密度。
(2)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为脑肿瘤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其对不同神经组织和结构的细微分辨能力远胜于CT,具有无X线辐射。对比度高可多层面扫描重建等优点,并可用于由于碘过敏不能作CT检查及颅骨伪影所致CT检查受限者,而且其成像脉冲序列丰富可满足很多特殊组织成像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因可清楚显示颅内血管情况,已部分取代脑血管造影检查。
(3)神经系统的X线检查:包括头颅平片,脑室脑池造影、脑血管造影等,由于脑室造影有创伤性,目前已被CT及磁共振检查所取代,头颅平片对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蜗神经瘤等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脑血管造影对血管性病变及肿瘤供血情况诊断价值较大,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将少量造影剂注进静脉或动脉内即可显示全脑各部位的动脉分布情况,广泛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或动脉静脉畸形。
(4)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所提供的信息基于组织代谢变化,即关于组织和细胞的功能成像,因肿瘤组织糖酵解程度高,本技术通过测定组织的糖酵解程度可区分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从而了解肿瘤的恶性程度。选择活体组织检查或毁损靶点评估手术放疗化疗的效果,动态监测肿瘤的恶变与复发。
(5)脑血管造影:包括颈动脉和椎动脉造影,其病理征象可分为两类:①是正常血管移位或曲度改变即占位征象;②是新生血管,即病理血循环。其可对颈动脉和椎动脉进行定位诊断。
(6)脑室、脑池造影:对于一些部位的肿瘤,其定位诊断价值很高。尤其对于深部或脑室系统肿瘤诊断的准确率高出脑血管造影,甚至不能完全被CT所取代。其病理征象有两类:①是脑室和脑池系统移位或变形,即占位征象;②是肿瘤阴影,即显示为充盈缺损或囊腔充盈。
(7)放射性核素脑扫描:对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阳性率在70%~80%,由于技术熟练程度及所用仪器和放射源的不同以及病变部位、大小和病理类型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放射性核素脑扫描诊断是利用某些放射性核素能够浓聚于肿瘤部位的特点,通过扫描病变的图形,供以确定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其主要对定位诊断有意义,定性诊断的价值较小。
(8)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检查:对于大脑半球凸面肿瘤或病灶具有较高的定位价值,但对于中线半球深部和幕下的肿瘤诊断困难。
(9)脑电诱发电位记录:给予被检查者作特定刺激同时记录其脑相应区的电信号,在脑肿瘤诊断方面有应用价值的脑诱发电位记录有:①视觉诱发电位用于诊断视觉传导通路上的病变成肿瘤;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来记录脑桥小脑角及脑干的病变或肿瘤的异常电位;③体感诱发电位用于颅内肿瘤患者的脑功能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