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条分析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之一第1款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请分析:
【正确答案】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是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有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是指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刑法》第310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韵,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试分析该条规定。
【正确答案】本条是关于窝藏、包庇罪的罪状和法定刑规定。罪状属于叙明罪状。 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该罪的构成特征是: 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追诉、制裁犯罪分子的正常活动。 客观方面表现为窝藏或者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二是,提供财物,资助或者协助犯罪人逃匿;三是,为犯罪分子提供交通工具,指示行动路线或逃匿方向等。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是指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即以非证人身份向司机关提供虚假的证明资料为犯原因是分子掩盖罪行或者减轻罪责。窝藏与包庇的行为只要具备其一,便可以构成本罪。 犯罪主体是自然人,即一般主体。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予以窝藏、包庇。明知的内容仅以对象可能是犯罪的人为限,并不要求确知其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认定本罪,要划清本罪与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的界限,对于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窝藏或者作虚假证明来掩盖罪行的,不能以本罪论处,而应当以共同犯罪论处。 该条规定法定刑为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分为两档。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