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指使15周岁的乙盗窃轿车,乙将盗得的轿车交给甲,甲销赃得款10万元。在本案中( )。(2011年单选12)
多选题关于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多选题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单选题下列属于事实认识错误的是( )。
问答题常言道:“不知者,不为罪。”请结合我国刑法学中的认识错误理论加以辨析。
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有______。
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09年单选9)
单选题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继续进行下去,而行为人误认为不能,因而停止犯罪行为的,应当认定为______。
单选题下列行为能认定为犯罪的有( )。
多选题下列哪些情况应当认定为具有因果关系?______
多选题下列犯罪中,属于行为犯的有______。
问答题被告人张某,男,某公司临时工。2000年7月19日晚,被告人张某和工友李某等5人想进入公司财务室玩电脑,因财务室门已锁,张某就拿出随身携带的平口起子,欲撬门入室。李某见张某撬不开门,就想抢过起子自己来撬,于是拽住起子一拉,结果因张某没防备往前一冲,起子刺进了李某的腹部,主动脉血管被刺破,当场血如泉涌,后因急性大失血休克而死亡。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某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
问: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
多选题关于犯罪的客体表述错误的有______。
下列犯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犯罪的有( )。(2009年多选24)
单选题行为人于1986年7月1日出生,2000年7月1日故意杀人,能否追究其刑事责任?( )。
问答题刘某(累犯)、张某、李某伙同谢某(15岁)四人预谋到某市纸箱厂抢劫。2001年3月31日晚7时许,四人携砍刀、钢管窜至纸箱厂,翻墙进入职工宿舍区。谢某先到工人孙某所在的宿舍打听厂里是否发了工资,在得知未发工资后,与其他人离开现场。
问:刘某等人的行为是犯罪预备、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有哪些量刑情节?
多选题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其所体现的犯罪的基本特征有______。
问答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试分析上述两条法律规定。
单选题下列关于犯罪对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多选题下列有关犯罪的直接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