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刘老伯今年75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需要家人照顾。他的老伴今年71岁,身体条件尚可,在家中独自承担照顾刘老伯生活起居的任务。家中平时只有两位老人,生活十分冷清。两位老人依靠微薄的退休养老金生活,有一个女儿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有几次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更谈不上照顾老人的生活了,只是每月按时寄回200元钱补贴老人的生活。最近,刘老伯的老伴外出锻炼身体时不慎摔倒,造成腿部骨折,需要卧床静养,两位老人在生活上和经济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刘老伯及其老伴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刘老伯及其老伴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问答题唐亮,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在班级里也没有什么朋友。其父亲因诈骗而坐牢,现在他与奶奶、妈妈住在一起。妈妈在一家服装公司作保洁员,每天回家都很疲惫,而工资又很低,每月只有八九百元的收入,家庭经济条件比较拮据。唐亮在校外结识了一帮不务正业的青年朋友,经常一同去网吧过夜,甚至几天不回家。对此,妈妈想到的惟一办法就是打唐亮,但唐亮仍旧不改。奶奶看到唐亮挨打时,总是护着唐亮,为此,母亲和奶奶一直有很大的冲突,两人的关系甚至开始僵化。唐亮感觉很内疚,前来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问题]
问答题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学生遍布全国各地。由于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是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的妻子在世时,考虑到母亲仍在,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还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彼此经常串门,因此,他的晚年生活平静而安详。
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听戏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但是,由于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了人世。子女们把母亲的去世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已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康健、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得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小张开展工作,经过全面了解后,小张准备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 题
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2.在上述案例中,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3.针对这些困境,小张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4.通过以上分析,请归纳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问答题社会工作者在某企业提供服务时发现,员工小张的父亲最近遭遇严重车祸住院治疗,小张的生活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情绪低落,工作多次出错,还出现擅自离岗的情况,企业领导多次批评,并声称要扣发奖金。社会工作者在预估中,绘制了小张的社会生态系统图:问题:
问答题某市的儿童医院主治儿童的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唇裂等,但这些患者中,有的家庭父母双方对病情治疗看法不同,相互之间难以沟通,严重者致使父母婚姻破裂;有的家庭成员长期有很重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反应;有的家庭难以担负昂贵的医疗费用。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 [问题]
问答题
阿飞,男,14岁,从小就失去了母亲,阿飞的父亲长期不务正业,靠领取低保金勉强维持基本的家庭生计,平日里对阿飞的关怀很少,生气时甚至对他施加暴力。因此阿飞经常整夜不回家,流连于网吧通宵打游戏,久而久之便结交了一群社会上游手好闲的不良少年,阿飞与他们混在一起后很快养成了逃学的坏习惯,并学会了吸烟等恶习。阿飞的班主任十分着急,求助于学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接案后,为了帮助阿飞回归学校,使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仔细评估了阿飞和他家庭的特殊需要,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对阿飞进行个别辅导,并从不同角度给予其家庭各种支持。
问题:
问答题
青青,今年11岁,读小学六年级,父母在一年前离婚,她和母亲一起生活,有时也会去父亲和奶奶那住一段时间。青青的母亲觉得亏欠了孩子,于是在零花钱和买衣服方面都满足青青的要求,希望能以此弥补青青。母亲的做法使青青变得娇惯而且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都得顺从她,在学校里也对身边的同学漠不关心,老师曾指出过她存在的问题,但是她置之不理。现在的青青既不能让父母安心,也不能让老师放心。为了帮助青青,班主任介绍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叶来与她交流。经过初步接触后,社会工作者小叶觉得要帮助青青,需要了解很多情况,包括父母离婚对青青的影响以及青青与身边人的关系等。
问题:
问答题某学校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位于城郊结合地带,周边环境欠佳,师资匮乏,条件较差,学生每天上下学都要穿过垃圾堆积的小路。学生们很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学习十分刻苦,但在全区学校测评中的各项排名都比较落后。对此,他们觉得,与城市的孩子相比,自己就是不行,老师和家长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也没有信心。 [问题]
问答题赵丽丽,女,12岁,家住陕西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村,家里特别穷。赵丽丽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有一次被学校选拔出来参加省城的语文考试竞赛,由此而看到外面的世界比家乡那块穷地方精彩得多,便下决心要走出家乡。但是,因为家庭贫困,赵丽丽刚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被迫退学了,走出家乡的梦想成了泡影。退学一年后,赵丽丽忍受不了每天在家帮父母干活的无望生活,便做好了逃离家乡的准备。一天,她趁家中没人,偷偷跑出来到处流浪,一路靠拣破烂、乞讨维持生活,直到她被西安市一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发现后被送返家中,并接受当地儿童救助中心的帮助。 [问题]
问答题小绵今年18岁、其父开棋牌室营生,整日的麻将声影响了小绵的学业和正常休息。加上父母常年分居两地,小绵也得不到母亲的关爱。良好家庭环境的缺失以及长期处缺少关爱的状态,让他极其渴望朋友,渴望亲情,因此较容易受诱惑。在职校上学期间,他不正常就学,结识了不良朋辈,过着“小混混”的日子。毕业后无心就业,长期待在家中,很少与父亲进行交流。而且因为没有找到工作,其父经常数落他,造成两人关系僵持。小绵感到生活很不如意,近阶段开始疏离父亲并产生抵触情绪。
问题:
1.如你是处理上述案例的社工,为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社会环境正在收集资料以促进工作有效开展,请举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选择问卷法设计几个问题。
2.本案例可采取的介入策略有哪些?
问答题小姚,今年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由于妈妈去世早,小姚一直跟爸爸相依为命。但是,小姚的爸爸身体不好,一直请病假在家休息,工资很低,仅能维持温饱。更不幸的是,最近,小姚的爸爸在体检时,被诊断出患了胃癌,需要马上住院治疗。 [问题]
问答题居民王霞是一位靠轮椅行动的残疾妇女,她的丈夫是比她大20多岁的农民,儿子张明在读高一。一家三口挤在一间8平方米、没有窗户的屋子里,终日见不到阳光,夫妻俩没有固定的收入,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最近,王霞很烦恼,虽然儿子是她最大的骄傲,但也最令她感到焦虑。她为儿子的懂事、孝顺而欣慰:“儿子送我的生日礼物是给我洗了一天的衣服!”她对儿子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可繁多的家务活动也影响了儿子的学习,儿子的数学和英语成绩一直不好,她担心儿子的学习想请家教,又负担不起费用。更让她担心的是,最近发现儿子有早恋的苗头。居委会主任了解情况后,向来居委会实习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黄立求助。黄立深入到居民家庭中全面了解情况,之后,她运用心理咨询和个案辅导帮助张明解决个人情感方面的困扰;她又联络本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两次为张明辅导数学和英语。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黄立鼓励张明多参与社区团体活动,在每个周末,她利用社区活动中心,把社区中具有同样困扰的青少年按照7-10人一小组的标准,一起制订团体活动方案,并付诸实施。看到孩子向积极健康方面发展,王霞脸上又露出了笑容,社区的居民给予黄立高度评价,居委会主任还邀请黄立毕业后到他们社区工作。
问 题
1.上述案例中,王霞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在解决问题中,黄立主要运用了哪些社区工作方法和技术?
问答题张某,女,今年刚30出头,原本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会计,后来成家有了孩子后便辞去了工作,在家专心照看孩子。张某平时与邻居很少往来,也不怎么受邻居喜欢,一次因晒衣服抢地方和邻居吵起来,在撕扯中不小心把邻居眼睛弄伤,最终因犯过失致人重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这件事给张某造成了不小的打击,给她心理蒙上了很大的阴影,使得她心情特别低落,小孩的降临也无法给她带来快乐和轻松。 [问题]
问答题王老太今年72岁,老伴已经去世五六年了,儿女也各自成家。现在她独自居住在老房子里,儿女们由于工作繁忙难得回来看望老太太。老太太个性开朗,身体还比较硬朗,但就是喜欢一个人待在家看电视中的各种广告,特别迷信各种老年保健品和仪器,花了不少钱,对儿女的反对也置之不理。最近,王老太因为乱吃保健品而身体不适,但对保健品还是照买不误。她的子女们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问题]
问答题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任教,学生遍布全国各地。由于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是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的,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因为母亲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还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彼此经常串门,因此,他的晚年生活平静安详。
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在外娱乐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但是,由于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了人世。子女们把母亲的去世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父子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渐渐陷入困境,原本可以说清的问题,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而变成更加难以逾越的交流障碍。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就变得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专业社工小张前往开展工作。经过全面了解后,小张准备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
1.请说明,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沟通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2.陈教授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问答题钱永,男,14岁,某中学初二学生,父亲为某高校教师,母亲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多年未回国。钱永学习成绩很差,生活习惯不好,着装不整洁,行动懒散,躲避课间体育锻炼,集体活动拖后;学习兴趣低,上课喜欢大声插话,打断老师授课,扰乱课堂秩序;自习课高谈阔论或玩电动游戏,不温习功课等,是个人人讨厌的“捣蛋鬼”。 [问题]
问答题小王在一家医院传染科工作,她经常处在一种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常常感到窒息、恐惧、无助,担心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会感染上传染病。一天夜里,她负责查房,发现有一间病房的门怎么也打不开,她赶紧叫了几个年轻的男医生。大家合力把门撞开以后,发现病人因为绝望把自己吊死在竖立着的病床上,脸色发紫,床单被撕成一条条的。小王当场就吓晕了。几个月来,小王一直没能从这段经历中恢复过来,天一黑她就会想起看到的恐怖情景,甚至产生了辞职的念头。 [问题]
问答题周日下午,某校初三(2)班10多位同学结伴到郊外爬山。因天气突变,骤降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小军、小勇和小楠被冲下山坡。同学们一边报警,一边积极下坡营救。 警察、家长和老师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2小时后发现了三人的遗体。大家非常悲伤,不少同学抱头痛哭。学校一边紧急处理相关事宜,一边积极安抚同学们的恐慌情绪。校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与老师及社会工作者商量如何处理因此事引发的学生情绪困扰问题。 [问题]
问答题汪晓兰是一名刚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没有工作经验。刚上班,汪晓兰被告知要先熟悉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情况,以便今后开展工作。经过为期一周的接触,汪晓兰感觉到社区老年人的状况比较糟糕,内心的压力也非常大。特别是当她看到有些老人病危时,就会联想到自己的将来,因而感到痛苦;有时甚至害怕个案辅导还没做完,老人就会离开人世。这样的情形使汪晓兰在工作中常常感到自责或力不从心。三周后,她认为,无论怎样对老年人开展工作,改善的机会都不大,时常感到悲观,再加上工作压力大,汪晓兰还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汪晓兰的督导注意到这种情形,准备帮助她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扰。 [问题]
问答题流浪街头的少年儿童要么以乞讨为生,要么拉帮结伙进行偷盗,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操纵和利用,处于被社会疏远的危险境地。某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开展流浪儿童街头救助工作。在火车站、广场等流浪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街头救助、宣传、咨询和服务,为流浪儿童提供衣食等生活用品。这些亲切的举动使得这些流浪少年儿童和社会工作者建立了信任关系。社会工作者尊重他们的观点和决定,及时地发现求助对象,及时地为他们解决困难。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