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2006年8月,游客吴女士一行三人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海螺沟、康定三日游”团队。上车前,吴女士等人在导游员和平安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推销下,各自购买了一份人身财产保险。在从海螺沟返回成都的途中,由于路况不好,汽车发生剧烈颠簸,致使坐在后排的吴女士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吴女士前后花去治疗费14 000元人民币。事后平安保险公司赔付吴女士治疗费8000元。吴女士多次与旅行社交涉,要求旅行社赔偿其余的治疗费以及护理费、营养费和误工费共计人民币8700元。 请问: (1)经营旅行社业务必须购买什么保险?该保险的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分别是谁? (2)旅行社是否应该赔偿吴女士的经济损失?为什么?
问答题接待入境团,全陪的服务程序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
问答题末站服务,全陪导游应注意哪些环节?
问答题给四川蜀南朝云庙联标点释词。 (1)断句标点。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问答题给成都望江公园濯锦楼联标点释词。 (1)断句标点。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引兴此登楼 (2)解释词语。 ①汉水 ②朝宗 ③锦城
问答题简述旅游团队导游服务集体的组成。
问答题用导游方法时要遵循哪些原则?试举两例说明。
问答题三朵节
问答题填出下列八卦符号所对应的卦名和象征
卦名
象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问答题我国八大菜系的代表及特点?
问答题什么是四书五经?
问答题什么是错接?地陪如何避免错接事故的发生?
问答题我国木构建筑有哪几种方式?
问答题违法行为
问答题2007年8月10日至15日,赵某等15名上海旅游者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九寨黄龙四飞五日游”,按合同约定应于8月14日乘飞机从九寨沟返回成都,但由于雷电天气,预定航班被取消。旅行社为了确保8月15日准时乘上成都至上海的航班,拟改乘大巴赶回成都,但与旅游者协商未达成一致,旅游者坚持按约定乘机返回成都,导致团队滞留九寨沟2天,直到8月17日旅行社设法买到机票后才回到成都。李某等旅游者为此投诉至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旅行社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他们滞留九寨沟期间的食宿费用及误工费。 请问: (1)该旅行社是否违约,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 (2)旅游者的投诉要求是否合理?本案应该如何处理?
问答题伊斯兰教义的六信五功。
问答题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问答题我国木构建筑有哪几种方式?
问答题阅读《游黄山后记》一文中部分材料并回答问题。 初四日……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烂若图绣。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祗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七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字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 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1)介绍本文所出自的书名以及作者的姓名、朝代名。 (2)概述本文内容及文学成就。 (3)以本文为例,简要说明旅游文学作品的特征。
问答题六旬老人张某参加长江三峡旅游,旅游团抵达武汉后,导游宣布轮船当晚8点30分起航。因时间充裕,张某等10名游客到江边饭店喝茶聊天。6点25分左右,导游突然高呼:“轮船6点半起航,你们还不快跑!”张某等人迅疾背起行李狂奔,一行人跑进码头后,张某刚卸下背包就倒地身亡了。医院诊断死于呼吸心跳骤停。事后得知,是导游误报了开船时间,其实轮船并未提前起航。张某家属要求旅行社赔偿,但旅行社以张某死亡是由导游个人的失误造成为由拒绝赔偿。 请问: (1)旅行社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本案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