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
公务员类
工程类
语言类
金融会计类
计算机类
医学类
研究生类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资格
学历类
党建思政类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
全国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NIT)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
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
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CCT
行业认证
信息素养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
系统分析师(高级)
系统架构设计师(高级)
网络规划设计师(高级)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高级)
软件评测师(中级)
软件设计师(中级)
网络工程师(中级)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中级)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中级)
电子商务设计师(中级)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
信息系统监理师(中级)
信息安全工程师(中级)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中级)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
软件过程能力评估师(中级)
计算机辅助设计师(中级)
计算机硬件工程师(中级)
信息技术支持工程师(中级)
程序员(初级)
网络管理员(初级)
信息处理技术员(初级)
电子商务技术员(初级)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初级)
网页制作员(初级)
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初级)
PMP项目管理员资格认证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案例分析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综合知识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案例分析
填空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年提出了开放式系统互连,即著名的ISO 7498国际标准,记为OSI/RM。在OSI/RM中采用了七个层次的体系结构,请列出这七个层次的体系结构。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信息系统管理的四个关键信息资源分别为 (1) 、 (2) 、 (3) 和 (4) 。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基线就是一个配置项或一组配置项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基线化”。每一个基线都是其下一步开发的出发点和参考点。每个基线都将接受配置管理的严格控制,对其的修改将严格按照变更控制要求的过程进行,上一个基线加上增加和修改的基线内容形成下一个基线,这就是“基线管理”的过程。 因此基线具有两个重要属性,请简要说明。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信息系统在投入运行之后要不断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以此作为系统维护、更新以及进一步开发的依据,大致有如下一些指标。 1.预定的系统开发目标的完成情况 2.运行环境的评价 3. (4) 4. (5) 其中 (5) 包括的内容有 系统对用户和业务需求的相对满意程度。 系统的开发过程是否规范。 (6) 。 系统的性能、成本、效益综合比。 系统运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结果是否完整。 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提供信息的质量如何。 (7) 。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TCP/IP是一组通信协议的代名词,是由一系列协议组成的协议。它本身指两个协议集:TCP为 (4) ,IP为 (5) 。TCP/IP协议时常见的一利,协议,它主要包括以下协议: (6) 、 (7) 、 (8) 。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现代计算机网络维护管理系统主要由四个要素组成: (10) 、 (11) 、 (12) 、 (13) 。其中 (12) 网络维护管理协议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定义了网络维护管理器与被管理代理间的通信方法,规定了管理信息库的存储结构、信息库中关键字的含义以及各种事件的处理方法。目前有影响的(12)是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01)和 (14) 。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把输出信息返回到组织内相应成员中,组织成员借助于反馈信息来评测或纠正输入阶段的话动。从以上的一些定义可知如下内容: 信息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类型明确,即输入是 (4) ,输出是 (5) 。 信息系统 (6) 的信息必定是有用的,即服务于信息系统的目标,它反映了信息系统的功能或目标。 信息系统中, (7) 意味着转换或变换原始输入数据,使之成为可用的输出信息。处理也意味着计算、比较、变换或为将来使用进行存储。 信息系统中, (8) 用于调整或改变输入或处理活动的输出,对于管理决定者来说,盟是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并不是信息系统所固有的。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一般说来,网络资源维护管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网络资源进行调整,使网络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其目的就是使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得到更加高效地利用,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做出报告和处理,并协调、保持网络的高效运行等。一般而言,网络维护管理有五大功能,它们是: (5) 、 (6) 、 (7) 、 (8) 、 (9) 。这五大功能包括了保证一个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功能。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说明]信息系统管理工作主要是优化信息部门的各类管理流程,并保证能够按照一定的服务级别,为业务部门提升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服务。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系统运行质量评价是指,从系统实际运行的角度对系统性能和建设质量等进行的分析、评估和审计。系统评价的三大步骤分别为: (1) 、 (2) 、 (3) 。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信息系统管理通用体系架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信息部门管理、业务部门信息支持和信息基础架构管理,请在下列A~F的6个选项中选择各部分的具体实例(每部分两个),填入空(5)~(7)中。 信息部门管理: (5) 业务部门信息支持: (6) 信息基础架构管理: (7) A.故障管理B.财务管理C.简化IT管理复杂度D.性能及可用性管理E.配置及变更管理F.自动处理功能和集成化管理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说明] 信息系统管理指的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高效运作和管理,其核心目标是管理业务部门的信息需求,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恰当地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说明] 一般而言,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分为4个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在着手编程之前,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用来认真考虑以下问题。 ——系统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为解决该问题,系统应干些什么? ——系统应该怎么去干? 在总体规划阶段,通过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建立了目标系统的目标,已经回答了上述的第一个问题。而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正是系统分析的任务,第三个问题则由系统设计阶段解决。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进行IT资源管理,首先第一步就是识别企业待管理的硬件有哪些?弄清企业的硬件设备有哪些?有哪些设备需要被管理?COBIT中定义的IT资源如下。 (1) :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对象(如外部和内部的)、结构化及非结构化的、图像、各类数据。 (2) :人工处理以及计算机程序的总和。 (3) :包括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等。 (4) :包括所拥有的支持信息系统的所有资源。 (5) :包括员工技能、意识,以及计划、组织、获取、交付、支持和监控信息系统及服务的能力。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的策略是为企业提供满足目前的业务与管理需求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包括以下4个内容,请将合适的解释填入空(8)~(11)中。 1. (8) :目前,企业越来越关注解决业务相关的问题,而一个业务往往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因此在信息系统管理中,需要面向业务的处理方式,统一解决业务涉及到的问题。 2. (9) :信息系统管理中,所有信息资源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企业信息部门只使用一个管理解决方案就可以管理企业的所有信息资源,包括不同的网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库。集中管理功能的解决方案横跨了传统的分离的资源。 3. (10) :信息系统管理应该包括范围广泛的、丰富的管理功能来管理各种IT资源。包括从网络发现到进度规划,从多平台安全到数据库管理,从存储管理到网络性能等丰富的管理能力,集成在一起提供统一的管理。 4. (11) :信息系统管理必须面对各种不同的环境:TCP/IP、SNA和IPX等不同的网络;Windows、UNIX等不同的服务器;各种厂商的硬件设备和数据库等,信息系统管理须提供相联系的集成化的管理方式。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软件分发管理的支持工具可以自动完成软件部署的全过程,包括软件打包、分发、安装和配置等,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根据不同事件的触发实现软件部署的操作。在相应的管理工具的支持下,软件分发管理可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地完成下列软件分发任务。 1. (1) :IT系统管理人员可将软件包部署至遍布网络系统的目标计算机,对它们执行封装、复制、定位、推荐和跟踪。软件包还可在允许最终用户干预或无需最终用户干预的情况下实现部署,而任何IT支持人员均不必亲身前往。 2. (2) :随着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每隔一段时间微软都要发布修复系统漏洞的补丁,但很多用户仍不能及时使用这些补丁修复系统,在病毒爆发时就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通过结合系统清单和软件分发,安全修补翟序管理功能能够显示计算机需要的重要系统和安全升级,然后有效地分发这些升级。并就每台受控计算机所需安全修补程序做出报告,保障了基于Windows的台式机、膝上型计算机和服务器安全。 3. (3) :对于IT部门来说,手工对分布空间很大的个人计算机进行实际的操作将是繁琐而效率低下的。有了远程诊断工具,可帮助技术支持人员及时准确获得关键的系统信息,这样他们就能花赞较少的时间诊断故障并以远程方式解决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网络就是一些节点和链路的集合,它提供两个或多个规定点的连接,以便于在这些点之间建立通信。计算机网络就是相互联接、彼此独立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计算机网络的实现了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集中管理以及分布式处理,为现代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计算机网络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1) ; (2) ; (3) 。 只有满足上面条件的网络才能成为计算机网络。用于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标准很多,如拓扑结构,应用协议等。
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在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的数据需要不同水平的性能、可用性、保护、迁移、保留和处理。通常情况下,在其生命周期的初期,数据的生成和使用都需要利用高速存储,并相应地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措施,以达到高可用性和提供相当等级的服务水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重要性会逐渐降低,使用频率也会随之下降。伴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企业就可以将数据进行不同级别的存储,为其提供适当的可用性、存储空间、成本、性能和保护,并且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都能对数据保留进行管理。 数据的安全性管理是数据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在进行数据输入和存取控制的时候,企业必须首先保证输入数据的数据合法性。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必须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4) :从用户登录网络开始,对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就应该开始了。 (5) :包括在本地网络上的数据或者穿越网络的数据。在本地网络的数据是由验证协议来保证其安全性的。 (6) :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来签署软件产品(防范运行恶意的软件),或者加密文件系统。 (7) :提供多种安全协议和用户模式的、内置的集成支持。 (8) 。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数据将不再会技用到。一般情况下,一些无用的数据将被删除以节省空阔,或者将有用的数据无限期地存储,避免数据损失。
进入题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