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小梅的服务对象李娟夫妇向她反映了自己儿子的近况,希望得到帮助。其情况是这样的:他们的儿子涛涛今年12岁,于一年前跟随他们从长沙来到北京,由于平时夫妻俩工作十分繁忙,无暇教育和照顾儿子,而且由于普通话不标准,涛涛来到北京上学后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总是独来独往,学习成绩不佳,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他们家的附近,网吧和酒吧都不少,涛涛成了那里的常客。李娟夫妇对此感到很头疼但又手足无措,于是前来求助。小梅在分析涛涛的问题时,最需要关注的环境因素不包括______。
单选题 某医院社会工作者小张与服务对象王某深入接触后得知,王某因不堪病痛折磨产生了自杀念头,小张应采取的做法是______。
单选题 关于小组工作互动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单选题 服务介入工作能否顺利展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制定一个好的服务工作方案。下列对于如何制定一个好的服务工作方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对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有其切身体会,这属于定量研究的______。
单选题 在专业或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对人、对事和对专业等的总体判断与核心理念是______。
单选题 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和强烈,出现两极发展特征;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这属于______的主要特征。
单选题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不包括______。
单选题 老李因中风被送进医院,虽经过治疗,但仍留下了行动不便的后遗症。出院后,家人因费用问题无法送他到专业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于是向社会工作者小张求助。小张立即从社区志愿者资料库中寻找到有护理经验和康复技能的志愿者到家里帮助老李做康复。从社区照顾模式的角度看,小张运用了______的实施策略。
单选题 齐奶奶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症,常常忘记吃饭,有一次还差点走失,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齐奶奶独自在家非常不安全,但是齐奶奶家人白天无法陪护。从安全防护优先的角度出发,小王应采取的干预措施是______
单选题 小明和家人在地震中受伤,他和他的母亲被送到不同医院救治,父母不在身边,小明当前必须满足的中介需要是______
单选题 张大妈最近被医院确认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当获悉所在社区有针对该类患者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后,她的老伴张大爷来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求助。在张大爷讲述了张大妈的情况后,小李对张大爷说:“您说的情况我都清楚了,先填个表吧。”根据上述情境,此时处于个案工作阶段中的______。
单选题 某省青少年保护委员会准备在“五四青年节”举办促进青少年权益保障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制定活动计划时,由委员会领导亲自调节各方面的行动,这种协调活动属于______
单选题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______小时。
单选题 梅大妈是大学的教授,退休后不愿意闲着,通过街道工作人员的介绍,成了一名校外辅导员,她非常关注社区内的孩子,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社区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她。从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三种理解来看,梅大妈所从事校外辅导员的工作属于______。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张莉对某社区的青少年群体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发现有一些青少年整天游手好闲,对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对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对职业生涯缺少规划。为此,张莉设计了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小组,招募了11名社区青少年。通过两个多月的小组活动,这批青少年的态度和行为有了改变,自信心明显增强,家长和邻居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且每个人都制定了详细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开始付诸实施。张莉在设计小组活动时首先要考虑的技巧是______。
单选题 薛某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班主任发现,薛某这个学期成绩退步很快,经常不交作业,还喜欢和老师唱反调。上星期发现薛某偷了班里同学的钱,发现后薛某自己也不否认。薛某的父母因为孩子的表现感到难堪,对其一番痛打。打骂之后,薛某好了几天后又和往常一样。父母十分头痛,但也没有办法。班主任找到社会工作者小张,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小张接案后,着手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与薛某会谈了两次,通过他的班主任和家长了解情况。小张到薛某所在班级观察过他上课和课间的表现,并翻阅了其课程作业本和学习记录表。但小张还是无法完全确定薛某的问题和需求。目前,小张不能采用的收集资料的方式是______。
单选题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新公民发展计划”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并进行培训,旨在通过他们的陪伴与协助,帮助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生活。志愿者培训的主要内容应是______。
单选题 小苗父母在国外工作,他与妹妹住在亲戚家,爷爷,婶婶,堂妹一起生活。这样的家庭属于______
单选题 对前来寻求帮助的人,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