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并围绕这种思想论述教育应如何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的挑战?(2007年) 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业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问答题因材施教有悖于教育公平。(2016年)
问答题简述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教育举措。(2016年)
问答题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2013年)
问答题简述学科德育的内涵、特点及其实施方式。(2017年)
问答题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2010年)
问答题问卷设计时相倚问题越多越好。
问答题简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问答题简述教育测量中信度与效度的含义,并阐述二者的关系。
问答题列举三种利用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点的教育措施。(2016年)
问答题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2012年)
问答题分析美国进步主义运动衰落的原因。(2008年)
问答题教学过程最优化中的“最优”就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问答题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2007年)
问答题简述孔子的教师观。(2007年)
问答题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的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控制班)。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测出实验班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请回答:(2012年) (1)该实验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 (2)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3)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哪些? (4)该实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 (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问答题信息加工模型是以心理结构以及对这些结构执行的运作(即所谓的认知过程)来描述人的学习与记忆的。阅读下图,并按要求答题。(2013年)(1)写出各字母所代表的术语。(2)按照图中的字母次序,分别对所写出的术语作出解释。(3)阐述这一信息加工模型对知识学习的重要启示。
问答题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如何对泰勒课程编制原理进行了发展?(2016年)
问答题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2013年)
问答题政治、经济决定教育,因此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工具和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