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其重要内容有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基本规范的问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经典作家是( )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1840~1949)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下关于三者关系的论断中,正确的论断有( )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
1956年9月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重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摘自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2 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的压力,有多重风险,关键在于新常态下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间找到平衡点,这就使我想起中国人发明的围棋,既要谋势,又要做活,做活有两只眼。形象地讲,稳增长和调结构就是两只眼,做活了就可以谋大势,当然这需要眼光、耐力和勇气。 ——摘自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2015年3月15日) 材料3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我们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 ——摘自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1月19日) 材料4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新经济”的概念并不新,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 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一词早就在中国使用,高层也早就在讲话中谈及。不过,出现在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却是首次。 当然,“新经济”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即IT革命、全球化、知识经济、智能化打造新型制造业为一体的,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为特点的一种新经济现象。“新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趋势。通俗地讲,“新经济”就是中国一直追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 中国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时期没有反应过来,却抓住了本次“新经济”的机会。虽然“新经济”在制造业上尚需像德国一样加力,但是在服务业上“新经济”运用却领先世界,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在世界IT企业中也是举足轻重的。电子商务、物流供应、020、互联网金融等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6年3月8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而言就是 ( )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的重要意义有
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关系有( )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狠抓( )
确定“‘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基本方针的报告是( )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是( )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协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