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类
公务员类
工程类
语言类
金融会计类
计算机类
医学类
研究生类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资格
学历类
党建思政类
公共课
公共课
专业课
全国联考
同等学历申硕考试
博士研究生考试
政治
政治
数学一
数学二
数学三
英语一
英语二
俄语
日语
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
进入题库练习
主观唯心论的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由( )
进入题库练习
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
进入题库练习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良好互联网生态,必须( )
进入题库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2006年,高德荣从贡山县县长任上,当选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到州府六库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把办公室钥匙交了出来,向组织提出回独龙江乡工作。“独龙族同胞还没脱贫,让我把办公室搬到独龙江去吧!”他申请说。后来,他争取到了兼任州委独龙江帮扶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差事。7年前的一个夏日,时年53岁的他回到独龙江,办公室就是他在江边简陋的家。退休的老伴也跟来了,成了“‘老县长办’的勤杂人员”。他从不喜欢待在办公室,就喜欢下乡。路上、寨子里、火塘边、工地上、树荫下,都是他的办公场所。“官已经当到头了。我如果连几千人的事都管不好,怎么好意思去当更大的官。”“独龙族人口再少,也是祖国大家庭里的一员。独龙族贫穷落后,我对不起党和政府,对不起百姓,也对不起自己。”话听上去有些耳熟,但结合他“人往低处走”的做事风格,这些话让人感到真诚。 年轻时,他已有过一次主动返乡工作的经历。18岁那年,高德荣考上怒江州师范学校,背着行囊踏上人马驿道,走出大山,人生大道从此在脚下铺开。1975年,毕业留校,走上校团委书记岗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前程似锦。然而工作4年后,他递交了一份申请,请求调回独龙江乡教书。“一个民族要发展,没有文化不行。我受党的培养,读了书、明了理,独龙江需要我,所以我就要求回来了。”“老县长”解释道。那次回乡,在乡里一“猫”就是10多年,教书育人、异常清苦。后来,基层工作急需有文化、情况熟的少数民族干部,根据组织安排,高德荣又走上了“仕途”。“在独龙江苦不苦?”“我的幸福指数很高啊!”他咧嘴笑道:“在这里我心里很踏实、很舒服。看到民族进步,我就快乐幸福!”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坚持的理由。由此,会变得坚忍、执着、独立、无畏。 ——摘自《大山深处“老县长”一记共产党员、独龙族的“带头人”高德荣》,《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1日材料2 高德荣本来有条件、有资格享受较好的物质待遇,但他舍弃了,甘愿回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去,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奋斗在一起,事事冲在第一线,以此为乐;他本来可以正当合理地搞搞“家庭建设”,让自己和家人过得舒适一些,但他没有,而是时刻挂念着国家、民族、家乡和乡亲,只要“大家庭”过得好,他就开心;他本来可以含饴弄孙、旅游消遣,但他选择继续发光发热,把时间精力甚至工资花在为家乡建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这么做的原因,在于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刻——生命的终极意义在于燃烧,人生的顶层快乐在于付出。 现实中,也相当普遍地存在汲汲于个人私利、单纯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的现象,存在利己、虚华、飘浮甚至丑恶的价值判断。这些在高德荣精神世界的映衬下,就显得苍白和肤浅。人非圣贤,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完全可以有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但人生的境界没有上限,却有底线。人要知廉耻、懂敬畏,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牢道德底线,守住纪律红线。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世界怎样变迁,对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如一的。 ——摘自《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1日请回答:
进入题库练习
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顶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呢?”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
进入题库练习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是( )
进入题库练习
钱学森的报国情怀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5年去美留学,193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考取了冯.卡门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冯?卡门是美国航空科技领域的权威,人们把其称为“超音速飞机之父”。钱学森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导师把他留在身边工作,很快,钱学森便在数学和力学两个领域崭露头角,师生俩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冯?卡门很快提出了高声速流的概念,又由钱学森证明了这个概念,为国际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钱学森激动得彻夜难眠,他归心似箭,毅然决定返回中国。当美国当局得知钱学森准备回国时,他们开始千方百计进行阻挠,美国军界的一些同事劝他不要回国,一些好心朋友也劝他不要轻易离开美国,一些头面人物也用名誉、地位等挽留他,美国当局还派特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美军方公然威胁道:“我们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能抵得上五个师,我们绝不能把这五个师白白奉送给中国。”后来,钱学森竞被当局逮捕,关押在特米那岛上达半个月之久。当时他的导师远在欧洲,得悉情况后,他与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立即向移民局提出了强烈抗议,杜布里奇院长还亲往华盛顿要求释放。为了营救钱学森,他们还募集了15000美元的保险金,钱学森终于被开释。获得释放的钱学森事实上仍然受到监视,他含愤过了整整5年变相的软禁生活,那几年,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但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身边放三只轻便的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与此同时,新中国无时不在牵挂着海外的中华儿女。1955年6月,钱学森的一封信经过千难万险,终于转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中,钱学森在信中表达了早日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愿,周总理十分关注此事,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允许钱学森全家离境。1955年9月17日,与美国当局整整进行了5年艰苦抗争的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回归的航程。作为“两弹一星”的功臣受到国家表彰的钱学森,在荣誉面前是这样说的:“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
进入题库练习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下列关于两者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进入题库练习
新时期的大学生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应当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为此,大学生应该( )
进入题库练习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
进入题库练习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的国家强制性表现在( )
进入题库练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是指 ( )
进入题库练习
加强道德修养,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有( )
进入题库练习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者的关系是( )
进入题库练习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进入题库练习
中国革命道德内容丰富、历久弥新,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
进入题库练习
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量。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主要是( )
进入题库练习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包括爱岗敬业和( )
进入题库练习
(2013年第37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破旧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场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的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谢绝入内!”把读者分成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进入,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者的天堂”,“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 对于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很自觉地先洗手.然后再阅读。”“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5期)、《光明日报》(2012年5月10日)(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2)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
进入题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