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对“文化大革命”的正确认识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进行的革命活动有
习近平同志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论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所谓“两个不能否定”是指( )
新中国开始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开始的。 (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拨乱反正的标志是
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原因在于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两次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回答她的提问。在谈到对毛泽东的评价时,邓小平指出: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1)论述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做出的重大的贡献。(2)怎样认识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重要性。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所概括的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原因在于
近代以来,干涉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旗号,坚持内战独裁方针的根本原因是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中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作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这一观点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于1901年9月7日,以英、法、美、俄(沙俄)、日为典型代表的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这些危害有
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欲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日本开始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标志性事件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原因在于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内容有( )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华北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一再遭受侵犯。从根本上说,原因在于
19世纪70年代80年代,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邻国、蚕食中国边疆地区,其主要目的是
材料l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材料2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减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材料3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中心工作的变化。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在此之后,通过开展清算斗争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2/3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请回答:
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