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至1919年的近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强调,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的方法是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于1901.年9月7日,以英、法、美、俄(沙俄)、日为典型代表的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这些危害是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日民族、日民权、日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分作两次去做。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材料2“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摘自《毛泽东文集》第五卷材料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摘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是( )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北京)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副对联所反映的史实有
抗战八年,中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其中包括( )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是( )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游击战争提升到战略地位,是因为( )
戊戌变法指1898年六月(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期间,各派之间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论战。其中,标志着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的是( )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会议主要内容有( ),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 )
中共十三大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毛泽东思想”正式提出,并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 )
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 )
B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B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即“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以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