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在天文学上和宇宙航行计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实际的天文观测提供了一套计算方法,可以只凭少数观测资料,就能算出长周期运行的天体运动轨道。例如,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开始研究它的运行轨道。人们发现它的实际运行轨道与根据太阳引力计算出的轨道有偏离,于是推测在天王星外还有一颗行星,它产生的引力使天王星的轨道发生了偏离。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这颗尚未发现的行星的轨道。1846年9月18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对准勒威计算出的位置,真的看到了一颗蓝色的星星(海王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海王星称为“笔尖上发现的行星”。 材料2 19世纪理论物理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但其中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海王星的发现显示出牛顿力学无比强大的理论威力,电磁学与力学的统一使物理学显示出一种形式上的完整,并被誉为“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和动人心弦的美丽的庙堂”。在人们的心目中,古典物理学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问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材料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的两年间,习近平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 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摘自新华网(2016年8月5日)
问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北京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李克强表示,过去五年,针对长期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问题,中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微观管理、直接干预,注重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五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企业开办时间缩短1/3以上。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人员和检查对象、及时公开查处结果,提高了监管效能和公正性。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一站式服务等举措。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明显增强,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8年3月5日) 材料2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研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必要性,自觉加以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和国家机构建设和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历史和现实必然性。 (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作为上层建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适应社会生产力进步、经济基础变化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必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但要看到,当前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必须按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依托。我们党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从组织机构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的各领域各环节,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迫切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三)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化机构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各领域改革发挥着体制支撑和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但必须看到.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必须将改革深入到机构层面。目前,我国一些领域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凸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领域中央和地方机构职能上下一般粗,权责划分不尽合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攻坚克难提供体制支撑和保障。 (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目前我国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适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特别是基层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有待完善,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需要增强等。这就迫切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科学配置机构职能、完善体制机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3月13日06版) 请回答:
问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8年4月2日,阳春之时,绿意初绽。习近平来到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他曾经说过:“我国历来就有在清明节前后植树的传统。”挥锹铲土.堆起围堰。习近平同青少年们栽下的不止是树苗,更是希望。这就像是一个播种与收获的隐喻——习近平曾不止一次指出,要把红色基因、红色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延安是黄土高原上的革命圣地,被称为“中国的希望”。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带领工农红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胜了一仗又一仗,用双手和锄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红色精神写下最好注脚。 在给延安杨家岭小学少先队员回信时,习近平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发扬延安精神、勤奋学习”。 与延安精神一样穿越历史、历久弥新的还有“长征精神”“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它们都凝聚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磅礴力量。 正是有了这种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从一穷二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新中国成立之初4000多万人流离失所.到连续5年超过千万人摆脱贫困:从经济上风雨飘摇到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从铁钉、火柴都无法生产,到“嫦娥奔月”“蛟龙下水”“悟空探天”…… 2018年两会期间.来自沂蒙革命老区的乡村教师张淑琴向习近平汇报了关于红色教育的问题。习近平勉励她“数理化之外,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 寄语青少年,就是寄语明天,寄语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91年前,在旧时代的余晖中,革命先驱李大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慷慨赴死。他曾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材料2 习近平推崇的英雄精神 缅怀英烈祭忠魂,抚今追昔思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踏寻英雄、缅怀英烈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情之所牵、行之所至。 英雄精神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推崇和倡导的。“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献身的时候,我们都要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做不到,让谁去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话语直抵人心。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英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它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岁月长河,历史足记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发光。英雄,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分量很重。他曾在多个场合向英烈致敬,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看法。一个个深深的鞠躬,一次次深情的仰望,是总书记对历史的缅怀、对英烈的追思。 ——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脊梁。 ——英雄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信仰。英雄因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信仰的忠贞不渝而伟大。“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这是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英雄精神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在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同时,要学习英雄们夙夜在公、甘于奉献的精神。“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习近平曾于2013年2月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陵园安葬着聂荣臻元帅和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献身的711名革命英烈。 ——英雄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英雄是历史中的杰出人物,拥有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有着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2011年,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引用了颇多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孔子的“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汉使苏武的饮雪吞毡,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他总结说,这些无不体现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中国在2014年通过立法增设了3个国家级纪念日: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中国烈士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3个纪念日,都与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艰苦卓绝的奋斗有关。这3个纪念日在设立当年,都有隆重的高规格纪念活动,习近平都出席,并在胜利日和国家公祭日发表讲话。一年后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国邀请世界政要,举行了举世瞩目的阅兵仪式,习近平检阅部队并讲话。 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说到。 请回答:
问答题材料1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工作胜利完成。 ——根据相关材料整理 材料2 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3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首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写下浓重一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协商民主”写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之中。 作为协商民主的专门协商机构,政协协商在改革中被注入更多时代新意。 这是全国政协的第6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从2013年10月22日起,每隔一周的周四,这样的会议都会准时举行。 作为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推进“协商民主”的一项制度建设和创新,双周座谈会在中断了近半个世纪后得以恢复。重启后的双周座谈会,名称中多了“协商”二字。 两字之差,含义不同。 ——《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第三集)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早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公开场合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气候变化关乎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的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明确了方向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当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着分裂统一战线的问题时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在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也守护着社会的和谐运行。而要维护信用体系
分析论述题材料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
分析论述题材料1 “阿拉伯之春”是在大中东地区(北非和西亚)众多阿拉伯国家和少数欧洲、美洲、亚洲国家,自2010年年底开始发生的一系列民主和经济等议题的社会运动,多采取公开示威游行和网络串连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西方国家,政治领袖出访,企业家同行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以及对世界经济的介入程度不断加深,该现象在我国也逐渐成为常态。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六尺巷传奇”传奇: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到1956年底,在“三大改造”后期,由于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6年,习近平指出,“……我们就提出了两只鸟这样的一个概念,一只鸟就是凤凰涅槃,一只鸟就是腾笼换鸟。先说凤凰涅槃,刚才讲到的这个国外烧鞋,这个烧的鞋是不是不好的鞋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数十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都先后进入换挡期,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
分析论述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