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A.流通手段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单选题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单选题在社会主义企业改革中,产权清晰的含义是 ( )
单选题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是在德国设计的,车身薄板是日本提供的,变速器是加拿大和美国生产的,无线电设备和发动机分别是由新加坡、澳大利亚制造的,轮胎、电器设备和组装是由韩国提供和完成的。这表明( )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 ②只有发达国家实现了商品生产的国际化 ③各国都在发挥本国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 ④发达国家的合作逐步加强,矛盾日趋消失。
单选题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但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从根本上说这是为了( )
单选题纸币之所以能够产生和流通根本上是由于 A.国家的强制力量 B.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的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必是足值的货币 C.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D.纸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能兑换成金属货币
单选题经济体制在本质上是 ( )
单选题我国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境内外上市。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为1997年的2.9倍。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上述事实表明( )
单选题在一个部门中,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化,但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则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前者变化而后者不变 B.后者变化而前者不变 C.两者都不变 D.两者都变化
单选题关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一种经济制度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经济体制B.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不变,经济体制也不变 C.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经济体制也相同 D.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经济体制也不可能相同
问答题2005年第4季度,房价增幅高达10.8%,比2005年全年高1.1个百分点,比2005年前3个季度分别高3.1、0.4和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价格提高11.1%,增幅比2005年前3个季度分别高3.5、1.0和2.5个百分点;青岛、南京、济南、杭州、沈阳、成都、宁波、上海和重庆增幅达到两位数。房价增长过快的趋势,不仅是2005年房地产健康运行的突出矛盾,也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继续平稳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房价增长过快加剧产业结构不平衡和能源、资源高消耗及浪费。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和水泥等行业过度扩张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房价增长过快。目前,我国由价格等因素拉动的住宅建设,耗用的钢材占全国钢材用量的20%,钢材消耗比发达国家高10%~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量的17.6%,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比发达国家多消耗水泥80公斤。而在房价推动下的房地产粗放式经营方式,是能源、资源高消耗的重要原因。我国住宅建设过程中,耗能占总耗能的20%以上,耗水占城市用水的32%,我国既有城乡住宅建筑总量中节能住宅不足2%。
请回答:
(1)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地租和地价的理论分析我国房价增长这一问题。
(2)分析房价增长过快的影响,并说明政府为解决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问题应从哪些方面应对?
问答题下面是一组有关我国市场体系的材料: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商品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服务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与零售市场、集贸市场,仓储市场、连锁商店、超市与现代物流中心等。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558.6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7595.2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2倍。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告别商品短缺的窘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也很快,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始按市场化运作,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更是发展迅猛。
据估计,我国股票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还存在多种障碍。劳动力市场的前景更是广阔,光是农村就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依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意义何在?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04年9月22日《成都商报》报道:中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倍受各方面关注。根据建设部最近提供的情况,目前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现在,要继续严格控制城镇拆迁规模,确保实现今年全国房屋拆迁总量比去年有明显减少的目标,进一步缓解市场供求矛盾,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体系建设,并通过信息披露,引导理性投资和消费。
材料2
2006年5月29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即“国六条”,)规定: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宅前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制度,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进尺正确的舆论导向。
材料3
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经国务院同意,建设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意见》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强监管,完善政策,规范行为,优化服务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明确了规范外商投资房地产市场准入、外商投资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严格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请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多个部委联合发文、相继出台有关政策,运用上述手段进行调控干预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中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分析中央实施相关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3)根据材料,结合实际,你认为中央实施相关政策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问答题下面是一段关于劳动创造价值论的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自动化水平达到了空前规模。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使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除了“蓝领”和“白领”以外又增添了“钢领”即机器人。
据此,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声称劳动价值论过时了,现代化的机器和劳动一样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比如丹尼尔·贝尔说:“在电子计算机时代,技术起着决定作用,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要改变,过去是劳动创造价值,现在是知识与技术创造价值。”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指出:“在信息经济社会,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
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评析上述材料观点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问答题马克思指出:“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于是各国的平均数形成一个阶梯,它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因此,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而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请根据这一论述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问答题下面是一组关于跨国公司方面的材料:
材料1
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之中,任何界限都表现为必须克服的限制。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90年代以来,伴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有了新的发展。据联合国统计,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跨国公司总数为7276家,受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为27300家;到70年代末 80年代初,跨国公司数量已增至1万多家,海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达10万多家;1996年,跨国公司数量及受其控制的海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分别达4.4万家和28万家;而到了1999年,这两个数字则分别达到63万家和70万家左右。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1/3的生产总值,50%的国际贸易。1999年,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销售额达,4万亿美元,是世界出口总额的2倍。
摘自《世界经济学》2001年第7期
材料2
跨国公司以世界为市场,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融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车轮。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总额为3150亿美元,1996年为3500亿美元,而到1999年,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达 8650亿美元,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为2080亿美元。这些投资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而且推动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从技术转移角度来看,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发达国家 70%的技术转让、80%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是世界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新技术的主要来源。从投资领域来看,跨国公司投资更多地集中于高科技领域。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1000家最大公司排名表中,电信、医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制造业大公司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新技术公司的快速发展及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扩张,客观上加快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摘自《世界经济学》2001年第7期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跨国公司作为其推动全球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发展中国家面临“分化”、“西化”、“边缘化”的危险。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将在本国已不具有竞争优势,或者对环境、生态有害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使“中心”与“外围”的地位相对固定,以维持对西方有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摘自《世界经济学》2001年第7期
材料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方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到2000年7月,我国累计利用外资已达3277亿美元。《财富》杂志所提500强大企业中已有 400多家来中国投资。自1993年以来,我国直接利用外资一直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处于发展中国家首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已出现一批颇具实力的大型跨国企业。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的数字,1998年,在发展中国家50家大跨国公司中,我国占16家(包括香港9家和台湾2家),其中大陆5家公司在国外资产为96.1亿羌元、国外销售收入为117.3亿美元,分别占其总资产的40%和总销售收入的41%; 1999年,我国有跨国公司母公司379家,其国外分支机构为364345家。到2001年底,我国的境外企业(不包括金融企业)已达6610家,协议中方投资金额83亿美元,占协议投资总金融的 67%。我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的重要投资母国之一。
摘自《世界经济学》2001年第7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资本国际化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2分析跨国公司发展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作用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结合材料3说明我国面对跨国公司加速发展的基本对策。
问答题论述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英国《卫报》1991年12月10日刊登题为《如何说西方没有完全取胜》的文章,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缺点跟往常一样显而易见,清晰可辨。市场不可避免地产生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五十年代中期以来英国发生过七次严重的经济衰退,每次衰退都使失业人数超过上一次的顶峰。迄今的十二年来,羌国发生的巨变使人们的期望不断下降,自1972年以来,美国人平均实际工资没有任何增长。经过二十五年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1948年至1973年——之后,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生产和就业率确实都已明显下降。”
材料2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中国正成功地把市场因素引进中央管制经济中去。”英国《经济学家》发表文章说:“中国尽管在1991年遭受了50年代以来最大的涝灾,但经济增长仍高达8%,再次在世界名列前茅。”“这1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居世界之冠。”“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国家财富。”法国报纸《我们的时代》1991年第20期发表胡戈·布劳恩的文章,认为这是“计划经济与市场关系合理调配的结果”。
材料3
199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着重研究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年11月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加强社会化服务,搞活农产品流通,遥步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试运用有关知识回答:
(1)对比分析材料1和材料2,说明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
(2)联系你在回答第1个问题时所得出的结论,谈谈你对材料3的认识。
多选题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民工荒”,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又存在着部分劳动力富余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
多选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实现模式的特点是( )